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成盆深部过程及对古生代盆地叠加效果浅析

被引:3
作者
范小林
潘文蕾
刘光祥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海相盆地; 深部地质作用; 大地构造; 古生代; 海相烃源岩; 油气远景; 扬子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从地壳的深部地质作用,讨论了扬子地区主要中、新生代原型盆地生成与发展的深部过程。认为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对古生代盆地的叠加方式各有所不同,对盆地下伏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所产生的叠加效果也因古生代盆地改造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现今四川、江汉、苏北三个中、新生代盆地在三种不同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沉降机制,制约了对下伏古生代盆地的叠加,依此出现了有利于或不利于古生代海相油气生成聚集的各种条件。提出了开展扬子地区海相领域油气地质工作的关键,是要研究推覆构造,评价海相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海相古生界的破坏程度与保存条件,寻找仍被保留下来的“残留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M].李国玉;吕鸣岗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3]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M].刘光鼎主编;.科学出版社.1992,
[4]  
下扬子地区火山作用深部过程与盆地形成.[M].邓晋福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5]   关注三维交切构造——出露地表的大陆岩石圈构造解耦面 [J].
马文璞 ;
王果胜 .
地质通报, 2004, (Z2) :940-946
[6]   从江汉叠合盆地构造形变特征看华南与华北陆块的拼贴过程 [J].
徐政语 ;
林舸 ;
刘池阳 ;
王岳军 ;
郭锋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4, (02) :284-295
[7]   沔阳—当阳中生代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 [J].
吴光红 ;
胡纯心 .
海相油气地质, 2004, (Z1) :37-42+124
[8]   中国大陆壳内与上地幔高导层成因及唐山地震机理研究 [J].
徐常芳 .
地学前缘, 2003, (S1) :101-111
[9]   郯庐断裂带的岩石圈结构及其成因分析 [J].
朱光 ;
宋传中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勇生 .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3) :248-256
[10]   中国南方大陆岩石圈结构分析 [J].
徐克定 .
海相油气地质, 2000, (Z2) :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