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汉叠合盆地构造形变特征看华南与华北陆块的拼贴过程

被引:50
作者
徐政语
林舸
刘池阳
王岳军
郭锋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构造形变; 拼合; 江汉叠合盆地; 中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造解析表明 ,现今观察到的中扬子地区中部江汉叠合盆地主体构造格架面貌大体形成于印支 早燕山碰撞造山期 ;其中 ,主造山初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 ,盆区东、西部构造形变差异明显 ,晚期经调整而渐趋平衡 ,由此显现华南与华北两大陆块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可能先后经历了早期点状接触与陆间斜向俯冲和晚期线状接触与陆内俯冲两个发展阶段。晚燕山期以来 ,盆地裂陷阶段构造格架的分区发育与右行旋转特点 ,证明中扬子地区曾发生过双向伸展和构造旋转作用 ,暗示晚燕山 早喜马拉雅期华南与华北两大陆块可能处于逐渐焊合的过程 ,研究区总体处于造山后陆内应力场调整阶段。盆地坳陷期发育阶段山盆非耦合面貌及壳幔“立交桥”式结构特征展示晚喜马拉雅期以来叠合盆地南、北边缘造山带已进入去根与裂解过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284 / 29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合肥盆地油气地质及其与大别造山带构造耦合.[M].薛爱民;金维浚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  
郯庐断裂带.[M].王小凤等著;.地质出版社.2000,
[3]  
江汉及其邻区盆山耦合关系与油气.[M].戴少武等著;.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
[4]  
盆地动力学—基本思路与若干研究方法.[M].李思田等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5]  
江汉盐湖盆地石油地质.[M].戴世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6]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期次及时空迁移规律 [J].
孙晓猛 ;
吴根耀 ;
郝福江 ;
张梅生 ;
刘鹏举 .
地质科学, 2004, (01) :63-76
[7]   南华北盆地构造格局及构造样式 [J].
徐汉林 ;
赵宗举 ;
杨以宁 ;
汤祖伟 .
地球学报, 2003, (01) :27-33
[8]   燕山运动和中国大陆晚中生代的活化 [J].
吴根耀 .
地质科学, 2002, (04) :453-461
[9]   大别造山带140~85Ma热窿伸展作用——年代学约束 [J].
许长海 ;
周祖翼 ;
马昌前 ;
PW.Reiners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925-937
[10]   大别造山带构造超压形成的碰撞力学机理 [J].
武红岭 ;
董树文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478-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