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汉叠合盆地构造形变特征看华南与华北陆块的拼贴过程

被引:50
作者
徐政语
林舸
刘池阳
王岳军
郭锋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构造形变; 拼合; 江汉叠合盆地; 中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造解析表明 ,现今观察到的中扬子地区中部江汉叠合盆地主体构造格架面貌大体形成于印支 早燕山碰撞造山期 ;其中 ,主造山初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 ,盆区东、西部构造形变差异明显 ,晚期经调整而渐趋平衡 ,由此显现华南与华北两大陆块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可能先后经历了早期点状接触与陆间斜向俯冲和晚期线状接触与陆内俯冲两个发展阶段。晚燕山期以来 ,盆地裂陷阶段构造格架的分区发育与右行旋转特点 ,证明中扬子地区曾发生过双向伸展和构造旋转作用 ,暗示晚燕山 早喜马拉雅期华南与华北两大陆块可能处于逐渐焊合的过程 ,研究区总体处于造山后陆内应力场调整阶段。盆地坳陷期发育阶段山盆非耦合面貌及壳幔“立交桥”式结构特征展示晚喜马拉雅期以来叠合盆地南、北边缘造山带已进入去根与裂解过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284 / 29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1]  
秦岭造山带三维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J].张国伟;郭安林;刘福田;孟庆任;肖庆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6, S1
[22]  
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J].张国伟;孟庆任;赖绍聪.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