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油藏流动模型的选择方法

被引:7
作者
王建峰 [1 ]
彭小龙 [2 ]
王高旺 [3 ]
薜师团 [3 ]
机构
[1]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开发处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3]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
关键词
裂缝; 溶洞; 渗流; 模型; 特征尺度;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9.05.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由于缝洞型油藏储集类型较为复杂,选择流动模型时具有随意性,使得选用的流动模型不合理,不能反映油藏的流动规律。为此,提出了根据储集体类型、特征尺度和组合关系建立流动模型的方法:①按特征尺度和分布密度将储集空间分为连续介质和不连续介质,微小的裂缝、溶洞和基岩中的孔隙为连续介质,大尺度裂缝和大尺度溶洞为不连续介质;②确定连续介质的种类,并分析不同连续介质间的窜流是否具有方向性,从而确定多重介质的介质重数;③大尺度裂缝和溶洞若被充填,运动方程采用达西定律,未被充填则采用Navier-Stokes方程。将该方案用于塔河缝洞型油藏,成功模拟了大尺度裂缝和溶洞内的产水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88+116 +1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聚集带 [J].
陈强路 ;
何治亮 ;
李思田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4) :367-372
[2]   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数值试井模型及其应用 [J].
杨坚 ;
姚军 ;
王子胜 ;
路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6) :63-65+109
[3]   多重介质渗流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J].
彭小龙 ;
杜志敏 ;
戚志林 ;
刘地渊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4) :99-101+444
[4]   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刘静 ;
康毅力 ;
陈锐 ;
刘大伟 ;
杨建 ;
何健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1) :99-101+112
[5]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预测 [J].
宋美虹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4) :23-25+83
[6]   塔中地区深部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 [J].
吕修祥 ;
杨宁 ;
解启来 ;
杨海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3) :284-289+296
[7]   论连续介质概念与岩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J].
薛守义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9, (02) :112-114
[8]   One- and two-phase permeabilities of vugular porous media [J].
Moctezuma-Berthier, A ;
Vizika, O ;
Thovert, JF ;
Adler, PM .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04, 56 (02) :22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