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与其大众化的内在逻辑
被引:19
作者
:
黄明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黄明理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政委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戴锐
机构
:
[1]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年
/ 11卷
/ 03期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
魅力;
大众化;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魅力是其能够大众化的先决条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其魅力能够对象化的必然要求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是综合性的而非单质性的,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是生成而非既成的,唯有通过应对现实的挑战并在其中完善中自己,才能增强和显示其魅力。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路径应当是做到"两个结合":将对马克思主义应有内在魅力的充分展示与发展外在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相结合;将通过大众文化潜移默化的间接引导与合理制度建构的直接导引相结合。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4+54+92 +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论马克思的人性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黄明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黄明理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秀芹
[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 4
-
6+89
[2]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明理
[J].
学海,
2008,
(03)
: 5
-
10
[3]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
1
→
共 3 条
[1]
论马克思的人性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黄明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黄明理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秀芹
[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 4
-
6+89
[2]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明理
[J].
学海,
2008,
(03)
: 5
-
10
[3]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