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区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31
作者
张剑 [1 ]
刘红年 [1 ]
唐丽娟 [2 ]
朱焱 [2 ]
周志恩 [3 ]
蒋维楣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苏州市气象局
[3] 不详
关键词
能见度; 颗粒物质量浓度; 相关性; 回归模型; 苏州;
D O I
10.13198/j.res.2011.09.18.zhangj.009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苏州市2009年9月─2010年5月的颗粒物(包括黑碳,PM2.5和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苏州城区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ρ(黑碳),ρ(PM2.5)和ρ(PM10)与能见度的r(相关系数)分别为-0.465,-0.359和-0.238,这3种颗粒物中,能见度与ρ(黑碳)的相关性最显著.当相对湿度≤60%时,ρ(黑碳),ρ(PM2.5)和ρ(PM10)与能见度的r分别为-0.675,-0.411和-0.364.相对湿度较低时,颗粒物与能见度相关性较好.能见度与温度、风速的r分别为0.132和0.188,与相对湿度的r为-0.632.用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建立的能见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效果不好,在该模型基础上用ρ(黑碳),ρ(PM10)和相对湿度建立了能见度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R(复相关系数)达到0.865,R2(复决定系数)达到0.749.
引用
收藏
页码:982 / 9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降水现象对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影响 [J].
刘西川 ;
高太长 ;
刘磊 ;
张伟 ;
杨树臣 ;
李涛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4) :433-441
[2]   广州市与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J].
陈义珍 ;
赵丹 ;
柴发合 ;
梁桂雄 ;
薛志钢 ;
王贝贝 ;
梁永健 ;
陈瑜 ;
张萌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07) :967-971
[3]   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因子研究 [J].
陶俊 ;
张仁健 ;
许振成 ;
陈来国 ;
朱李华 ;
韩静磊 ;
曹军骥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5) :484-490
[4]   南阳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J].
陈燕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S1) (S1) :130-133
[5]   城市灰霾数值预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J].
刘红年 ;
胡荣章 ;
张美根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6) :631-636
[6]   南京地区大气灰霾的数值模拟 [J].
胡荣章 ;
刘红年 ;
张美根 ;
蒋维楣 ;
张予燕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4) :808-814
[7]   2008年1月广州大气污染特征及能见度观测研究 [J].
张剑鸣 ;
陶俊 ;
张仁健 ;
许振成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6) :161-165
[8]   颗粒物质量浓度对大气能见度水平影响分析 [J].
韩毓 ;
白志鹏 ;
孙韧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8, (04) :60-61+65
[9]   济南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 [J].
周学华 ;
王哲 ;
郝明途 ;
杨凌霄 ;
王文兴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4) :755-763
[10]   广州市大气能见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沈家芬 ;
冯建军 ;
谢利 ;
林燕 ;
莫测辉 .
生态环境, 2007, (04) :119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