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教科之“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演化(1901—1905)

被引:7
作者
张帆 [1 ,2 ]
机构
[1]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
[2] 中山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分科之学; 教育; 科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7 [辛亥革命(1901~1911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19、20世纪之交,"科学"一词在中国初现,虽与教育相关,却不特指分科教育。新政时期,中国朝野皆以日本教育作为汲取"科学"的管道,使得晚清新教育与日本"科学"紧密结合,从而形成教科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这种"科学"概念的生成体现了朝野各方"以日为师"方向上的同一性,但"科学"意义之上负载了不同的政治理想。清政府整体移植日本官办教育体系,以期巩固"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在野士人通过教育接引日本的启蒙思想,从中寻求改造社会的思想资源,二者在政治上的对立越演越烈。教科之"科学"的生成是"科学"概念在教育领域泛化的结果,它在学术与政治两方面都动摇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2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梁启超新史学思想探源 [J].
邬国义 .
社会科学, 2006, (06) :5-30
[2]   废科举与学术转型——论清末科学教育的发展 [J].
张亚群 .
东南学术, 2005, (04) :47-52
[3]   “科举”和“科学”重大社会事件和观念转化的案例研究 [J].
金观涛 ;
刘青峰 .
科学文化评论, 2005, (03) :5-15
[4]   清末国人科学观的演化:从“格致”到“科学”的词义考辨 [J].
朱发建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04) :79-82
[5]   从“格致学”到“科学”——近代中国对“科学”认识的深化 [J].
王果明 .
中州学刊, 1990, (02) :38-43
[6]   从“格致”到“科学” [J].
樊洪业 .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8, (03) :39-50+80
[7]  
读史阅世[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元济, 2007
[8]  
清代野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孟森等, 2006
[9]  
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M]. 学林出版社 , 汪原放著, 2006
[10]  
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M].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左玉河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