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种养型农场的特征与效应分析

被引:18
作者
王晨 [1 ]
胡亮亮 [1 ]
唐建军 [1 ]
郭梁 [1 ]
任伟征 [1 ]
丁丽莲 [1 ]
怀燕 [2 ]
王岳钧 [2 ]
陈欣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稻鱼系统; 农场; 水稻产量; 氮肥投入; 农药使用; 经济总产出;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8.0060
中图分类号
F324.1 [农场];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稻鱼系统是将水稻栽培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多量和更多样化的食物、更友好的环境的一种种养结合模式。稻鱼系统在我国历史悠久,2000年以来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多样化的稻鱼系统经营模式。本文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起来的多类型稻鱼型农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比较法,从农场基本情况、水稻产量与水产产量、氮肥与农药使用、经济总产出等方面进行了特征分析,探讨了稻鱼种养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调查的153个稻鱼种养型农场主要为稻鲤、稻鳖、稻虾、稻蟹和稻鳅共5种类型,90%的农场的土地规模主要分布在1~50 hm2之间,46.6%的农场以专业合作社形式经营,而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占29.4%,农业公司占24%;农场经营者平均年龄为44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占97.2%。与常规水稻单作农场相比,稻鱼种养型农场的水稻产量表现为增产或稳产效应,同时产出一定数量水产品,平均水产品产量为(1.19±0.08) t/hm2。稻鱼种养型农场氮肥平均投入为(128.40±8.03) kg N/hm2,比水稻单作模式平均减少33.63%;农药平均投入(6.21±0.62) kg a.i./hm2,比水稻单作模式平均减少59.73%。稻鱼种养型农场总经济产出平均为(6.98±4.12)万元/hm2,不同模式间差异较大;与水稻单作经济产出(2.60±0.34)万元/hm2相比,稻鲤、稻鳖、稻虾、稻蟹和稻鳅总经济产出分别增加效益205%、78%、156%、710%和480%。稻鱼种养型农场总投入产出比为0.47±0.16,显著低于水稻单作模式总投入产出比0.66±0.17。研究表明,以农场为载体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起来的稻鱼系统,采用标准化技术和产业化经营能使稻鱼系统的效应大大提高,也有利于稻鱼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75 / 8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稻鳅共作对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J].
肖向予 ;
李艳蔷 .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45 (12) :31-33
[2]  
稻鱼系统中田鱼对资源的利用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 张剑,胡亮亮,任伟征,郭梁,吴敏芳,唐建军,陈欣.应用生态学报. 2017(01)
[3]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J].
朱泽闻 ;
李可心 ;
王浩 .
中国水产, 2016, (10) :32-35
[4]   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鱼系统水稻产量和养分动态的影响 [J].
吴敏芳 ;
郭梁 ;
王晨 ;
张剑 ;
任伟征 ;
胡亮亮 ;
唐建军 ;
陈欣 .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 (08) :1170-1173
[5]   不同稻鱼共生方式对水稻性状及稻鱼产量的影响 [J].
林传政 ;
吕泽林 ;
周远清 ;
张世良 .
耕作与栽培, 2015, (06) :19-21+43
[6]   稻-鱼系统的发展与未来思考 [J].
胡亮亮 ;
唐建军 ;
张剑 ;
任伟征 ;
郭梁 ;
Matthias Halwart ;
李可心 ;
朱泽闻 ;
钱银龙 ;
吴敏芳 ;
陈欣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 (03) :268-275
[7]   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J].
吴敏芳 ;
张剑 ;
陈欣 ;
胡亮亮 ;
任伟征 ;
孙翠萍 ;
唐建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33) :51-55
[8]   农业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思考 [J].
陈欣 ;
唐建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21 (01) :54-60
[9]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稻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J].
安辉 ;
刘鸣达 ;
王厚鑫 ;
郝旭东 ;
王耀晶 .
核农学报, 2012, 26 (03) :581-586
[10]   稻鱼系统中不同沟型边际弥补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J].
吴雪 ;
谢坚 ;
陈欣 ;
陈坚 ;
杨星星 ;
洪小括 ;
陈志俭 ;
陈瑜 ;
唐建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05) :99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