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系统中不同沟型边际弥补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34
作者
吴雪 [1 ]
谢坚 [1 ]
陈欣 [1 ]
陈坚 [2 ]
杨星星 [2 ]
洪小括 [2 ]
陈志俭 [3 ]
陈瑜 [4 ]
唐建军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与工程研究所
[2] 浙江省温州市海洋渔业局
[3] 浙江省永嘉县农业局
[4] 浙江省永嘉县陡门乡人民政府
关键词
稻田养鱼; 沟坑模式; 边际效应; 弥补效果; 稻鱼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964.2 [稻田养鱼];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801 ;
摘要
稻田养鱼在中国由来已久,并已经发展出各种模式。在沟坑模式中,作为鱼群庇护所的沟和坑会占用一定面积的水田区域,致使水稻立植面积减少,但沟坑的设置同时导致水稻群体边际区域的增加。本试验就沟坑边际效应导致的水稻增产效应对因立植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产量减少的弥补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测定计算,同时对环沟、十字沟、直沟3种沟型下水稻产量、田鱼产量及经济收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合试验区域的稻鱼共生模式中的最佳沟坑模式。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沟际边1行单蔸粒重的边际效应值平均可达52.45%;沟坑边际效应弥补效果也较为显著,平均达80%左右。且不同沟型弥补效果不一:环沟弥补效果最佳,达95.89%,几乎可弥补沟坑占地损失;十字沟次之,为85.58%;直沟最差,仅可弥补58.02%。各类沟型的水稻稻谷产量及田鱼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产出收益以十字沟表现最佳。研究认为十字沟为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最优沟型。
引用
收藏
页码:995 / 9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稻田养鱼鱼苗规格和密度效应试验 [J].
陈坚 ;
谢坚 ;
吴雪 ;
杨星星 ;
陈欣 ;
洪小括 ;
唐建军 .
浙江农业科学, 2010, (03) :662-664
[2]   稻鱼共生系统不同水深对水稻和鱼的效应 [J].
杨星星 ;
谢坚 ;
陈欣 ;
陈坚 ;
吴雪 ;
洪小括 ;
唐建军 .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02) :73-74
[3]   传统稻鱼系统病虫草害控制 [J].
谢坚 ;
刘领 ;
陈欣 ;
陈坚 ;
杨星星 ;
唐建军 .
科技通报, 2009, 25 (06) :801-805+810
[4]   水稻品种产量试验的边际效应分析 [J].
陈志德 ;
仲维功 ;
杨杰 ;
黄转运 ;
仲维华 .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6, (02) :54-60
[5]   水稻边际优势利用栽培增产的生态原因分析 [J].
王文成 ;
张胜景 ;
杜卫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2) :122-125
[6]   稻田养殖中鱼凼、鱼沟工程规范化建设及其优越性 [J].
吴宗文 .
水产养殖, 2000, (05) :28-29
[7]   作物群体边际效应规律及其应用 [J].
杜心田 ;
王同朝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5) :28-33
[8]   小麦品种试验小区边际效应及其对试验准确度的影响 [J].
龚德平,文家琼 .
湖北农业科学, 1995, (03) :14-17
[9]   稻田养鱼新技术(连载) [J].
黄太寿 .
中国水产, 1991, (07) :28-29
[10]  
农田系统中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学效应[D]. 王寒.浙江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