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感”在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及其适用

被引:22
作者
徐雨衡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2] 《清华法学》 编辑部
关键词
法感; 可废止推理; 法律人思维; 法律推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1 [法律逻辑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感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所习得的对具体法律现象的是非曲直的直觉。它的正当性源于法律的多元性以及法律和社会的契合。法感在法律推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可废止推理提供依据,提升司法民主水平,确保个案公正,服务于法治的整体目标。在法律推理中,它在寻找大前提、认定事实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均可能出现,尤其是在涉及法律原则、法外渊源等大前提的运用时,其作用更为明显。法感和"法律人思维"存在一定冲突,但不能因此否认法感的作用,相反,应发掘法感为法律推理所提供的可能结论,进而与依据法律人思维得出的结论形成竞争,选择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法律推理中的独特思维倾向及其可能的误区 [J].
陈坤 .
现代法学, 2020, 42 (01) :84-102
[2]   可废止法律推理与法治 [J].
陈坤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 25 (06) :165-183
[4]   论法学中的可废止性 [J].
宋旭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 25 (02) :120-135
[5]   民法总则法源条款的缺失与补充 [J].
于飞 .
法学研究, 2018, 40 (01) :36-51
[7]   法律人思维的二元论兼与苏力商榷 [J].
孙笑侠 .
中外法学, 2013, 25 (06) :1105-1136
[8]   涉诉舆论的面相与本相:十大经典案例分析 [J].
周安平 .
中国法学, 2013, (01) :160-174
[9]   民粹主义司法 [J].
刘练军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 31 (01) :15-29
[10]   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 [J].
王启梁 .
法学家, 2012, (03) :1-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