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显示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探讨

被引:5
作者
林小云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海相地层; 高演化; 二次生烃; 多源补给; 整体封存; 中、下扬子区;
D O I
10.16028/j.1009-2722.2007.05.001
中图分类号
P744.4 [石油和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在中扬子地区所发现的多处“古烃源灶”或“古油藏”以及中、下扬子地区中—古生界油气显示的特征分析,中—古生界油气显示非常丰富,均以碳沥青、轻质油、凝析油、天然气为主,显示了其高演化、古油层蜕变为储层沥青的特征,证实了中、下扬子地区过去曾经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事件。通过分析高演化海相地层的烃源类型、构造演化以及整体封存等成藏条件,认为中、下扬子地区在强烈的构造运动背景下,烃源岩的“再次”补给能力和区域保存条件将成为控制中、下扬子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烃源类型多样,以多源补给为主导。比较完整的“构造活动平静区”和优良区域盖层的发育区是海相地层较有利的勘探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思路 [J].
戴少武 ;
贺自爱 ;
王津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3) :195-202+209
[2]   扬子地区寒武系油气藏地质条件 [J].
胡书毅 ;
马玉新 ;
田海芹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33-38
[3]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机理研究 [J].
曾凡刚 .
地质地球化学, 1998, (03)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