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概念的法教义学分析——以《网络安全法》第76条第5款为中心

被引:36
作者
韩旭至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 识别; 《网络安全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个人信息的称谓看,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资料)概念可以等同,而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之间存在较大区别。《网络安全法》第76条第5款采用个人信息的称谓,并以"识别型"及"概括列举型"的立法模式定义个人信息。对这一定义亦应作广义解释。具体而言,个人信息具有"识别"与"记录"两个要素。其中,"识别"属于实质要素,需结合识别的判断基准、信息相关性、识别可能性三个方面予以判断。而"记录"属于形式要素,没有记录在载体之中的信息不是个人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 [11] 个人数据保护和利用国际规则.[M].高富平.法律出版社.2016,
  • [1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开发利用法律制度研究.[M].张才琴;齐爱民;李仪.法律出版社.2015,
  • [13]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法国际比较研究.[M].齐爱民.法律出版社.2015,
  • [14] 个人资料的法律保护.[M].赵国强; 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 [15] 个人数据保护法研究.[M].郭瑜;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16] 个人信息权利的侵权法保护.[M].郭明龙;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 [17]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M].洪海林; 著.法律出版社.2010,
  • [18] 个人信息保护概论.[M].郎庆斌; 孙毅; 杨莉; 著.人民出版社.2008,
  • [19] 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M].齐爱民;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20] 价值维度中的个人信息权属模式考察——以利益属性分析切入
    杨惟钦
    [J]. 法学评论, 2016, 34 (04) : 66 -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