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临床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4
作者
曲星华 [1 ]
李召芳 [1 ]
杨文东 [2 ]
机构
[1]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
[2] 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
剖宫产术; 非医学指征; 社会心理因素; 对策; 剖宫产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9.8 [剖腹手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发生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母儿并发症。方法:对住院行剖宫产术孕妇15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总数3215例,剖宫产率为47.15%,非医学指征(社会心理因素)剖宫产率14.99%,其中产妇提出剖宫产要求358例(11.14%)、其家庭成员要求实行剖宫产124例(3.86%)。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分别显著高于产妇因素(8.96%)、头盆因素(5.19%)及宫内因素(4.82%)(P<0.01),与胎儿因素(13.19%)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剖宫产率(53.64%)显著高于经产妇(19.90%)(P<0.01),初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也显著高于经产妇(9.87%)(P<0.01),初产妇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P<0.01),经产妇医学指征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9.87%,P>0.05)。剖宫产产妇发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3%,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窒息、肺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40%。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心理因素,应严格剖宫产指征,开展有效的陪伴分娩和镇痛分娩等,增加产妇和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创造选择阴道分娩的良好社会环境,严格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212 / 621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社会性剖宫产原因分析 [J].
李世彤 .
中国实用医药, 2006, (01) :119-120
[2]   关于剖宫产的分析与思考 [J].
王晓东 ;
王世阆 .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10) :633-635
[3]   对剖宫产术的思考 [J].
黄醒华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07) :3-6
[4]   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 [J].
黄醒华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05) :3-5
[5]   胎心监护对剖宫产率的影响——附245例分析 [J].
陈素清 ;
王晓梅 ;
江秀钦 ;
曹俊 .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0, (01) :38-39
[6]  
剖宫产率上升趋势的原因分析与措施[J]. 刘紫萍.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5 (07)
[7]  
妇产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乐杰主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