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狂妄”到“相对泥潭”:课程知识观嬗变的哲学考察

被引:13
作者
刘芳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现成; 生成; 本质主义; 非本质主义; 课程知识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3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知识观转变影响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背后是整个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一味地绝对反本质、反特定、反抽象,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表现,存在明显的片面性。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哲学思维冲突还需要到现成与生成、本质与现象的实然关系中去找寻。不能逃离了"理性的狂妄"之后,就接着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产生各种非理性主义的茫然及焦虑。在这一点上,需要理论警醒与自觉。要确认知识的多元存在形态,重构课程知识的社会性和关系性,明确系统课程知识的适用条件和界限总体,进而保证对知识对象认知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问题不在于本质性的终极知识是否存在,而在于追问本身以及过程。同时,回归现实进行调和重构,做出符合时代哲学思维特点的课程知识观范式转换。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西方课程知识观的演变:选择、组织与呈现 [J].
张文毅 ;
于晓敏 .
中国大学教学, 2016, (03) :32-37
[2]   知识社会性的反思与重构——社会实在论知识观的教育意义 [J].
石艳 ;
张新亮 .
教育研究, 2019, 40 (03) :68-79
[3]   再论面向智能时代的新知识观——与何克抗教授商榷 [J].
王竹立 .
远程教育杂志, 2019, 37 (02) :45-54
[4]   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 [J].
钟启泉 ;
有宝华 .
全球教育展望, 2004, 33 (10) :3-7
[5]   从现成到生成——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 [J].
邹广文 ;
崔唯航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2) :1-6
[6]   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 [J].
李文阁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6) :45-53+206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2016
[8]  
西方哲学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邓晓芒, 2014
[9]  
客观知识[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英)卡尔·波普尔(KarlR.Popper)著, 2005
[10]  
纯粹理性批判[M]. 人民出版社 , (德) 康德,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