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合肥盆地沉积构造样式与大别造山带的演化历史
被引:11
作者:

徐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邱连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雷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李学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机构:
[1]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2]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
来源:
关键词:
合肥盆地;
构造样式;
沉积特征;
大别造山带;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大别造山带的成生演化已有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和认识 ,但对印支运动期后大别山的构造演化却涉及较少 ,其工作基础是以大别造山带内的地质研究为基础 ;笔者以大别山北缘合肥盆地的沉积构造样式为研究对象 ,重点探讨印支运动期后大别山的成生演化历史。在吸收前人对大别山成果的研究基础上 ,以合肥盆地沉积和构造样式为主线 ,结合大别山北缘和合肥盆地的诸多地质特征 ,对中生代以来 ,大别山至少存在有四次造山运动 :分别发生在印支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和喜马拉雅中期。四次造山运动的强弱也明显不同 :以印支期最强烈 ,其次为燕山晚期的挤压推覆 ,而喜马拉雅期的两次隆升运动较弱。四次造山运动的样式也存在明显差异 :印支运动表现为自南而北的大规模挤压推覆运动 ,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则以小规模的挤压运动为主 ,喜马拉雅中期则以整体升降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安徽霍山戴家河—六安毛坦厂地区中生代的火山作用[J]. 安徽地质, 2000, (04) : 252 - 260吴海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
- [2] 大别山造山带与合肥盆地的构造耦合[J]. 科学通报 , 1997, (06) : 575 - 580王清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从柏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马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3] 北淮阳花岗岩-正长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地质论评, 1995, (02) : 144 - 151周泰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合肥,合肥,合肥陈江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合肥,合肥,合肥张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合肥,合肥,合肥李学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合肥,合肥,合肥
- [5] 大别山腹地燕山期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学报, 1991, (04) : 329 - 336+389陈廷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牛宝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志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富云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6] 大别山北翼大别群中C型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 科学通报 , 1989, (07) : 522 - 525李曙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德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张宗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叶笑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郑双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彭长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 [7] 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大型推覆-滑脱构造及其演化[J]. 地质科学, 1988, (01) : 1 - 10+97郝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小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9] 大别山前寒武纪构造演化[J]. 地球科学, 1983, (03) : 81 - 91杨森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吴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杨学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陆中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 [10]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J]. 地质学报, 1982, (03) : 223 - 23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徐永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