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研究: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微型企业的比较

被引:14
作者
金炜玲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组织形式; 资本下乡; 城镇化;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18.02.021
中图分类号
F321.42 [经济联合体]; F324 [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文章对城镇化背景下成渝地区两种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微型企业"进行了比较。两种组织形式在利益分配上存在差别: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土地折股将产业化经营的收益按股均分;微型企业则通过反租倒包由资本扶植建立小型农业公司,不以农业经营收益为主,其间产生大量的其他利益由地方政府与资本共享。相比土地股份合作社,微型企业数量更多、规模更大,这是因为在微型企业的运行中,地方政府与资本产生了合作共赢的关系:政府通过与资本合作,获得资金、捆绑项目,以谋发展;资本通过与政府合作,获得政策补贴、项目集聚的实惠,并可以通过整理土地获取建设用地指标。政府与资本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影响了当地城镇化的建设样貌。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1]  
土地制度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M].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刘守, 2012
[12]  
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学鹏, 2011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M].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雷俊忠, 2008
[14]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林毅夫, 2005
[15]  
基层政权[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张静著, 2000
[16]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牛若峰, 2000
[17]  
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牛若峰编著, 1998
[18]  
西南地区城镇化路径及模式调查研究课题报告-四川省成都市D县卷 .2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
[19]   村企关系的演变:从“村庄型公司”到“公司型村庄” [J].
郑风田 ;
阮荣平 ;
程郁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1) :52-77+243
[20]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