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制度的缺陷及其补正──无权处分人与善意受让人间法律关系之协调

被引:45
作者
吴国喆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善意取得; 债权契约; 违约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善意取得制度为权利的非逻辑性变动提供正当性依据,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无权处分情形下的权利瑕疵,而对标的物的质量瑕疵及迟延交付等问题则无暇顾及,不足以提供充分的救济调节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这构成善意取得制度的明显缺陷。而无权处分人和善意受让人之间存在的有效债权契约为补救上述缺陷提供了基础,违约责任的承担就成为恰当的手段。如此,善意取得制度的缺陷即在该制度之外找到彻底解决的途径。而由于这一契约的特殊性,违约责任也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无权处分辨——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解释与适用
    崔建远
    [J]. 法学研究, 2003, (01) : 3 - 24
  • [2] 从抽象原则与合意原则到交付原则——论动产物权法法律协调之可能性
    弗兰克·费拉利
    田士永
    [J]. 比较法研究, 2001, (03) : 81 - 99
  • [3] 不动产物权变动和交易安全[M]. 商务印书馆 , 王茵著, 2004
  • [4] 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尹田著, 2004
  • [5] 民法债编总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陈荣隆修订, 2004
  • [6] 中国物权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孙宪忠著, 2003
  • [7] 民法债编各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黄立, 2003
  • [8] 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曼弗雷德·沃尔夫(ManfredWolf)著, 2002
  • [9] 物权行为理论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田士永著, 2002
  • [10] 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日)田山辉明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