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卫星城区域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被引:20
作者
李灿 [1 ,2 ]
张凤荣 [1 ,2 ]
姜广辉 [3 ,4 ]
朱泰峰 [1 ,2 ]
张佰林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4]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地区; 模型; 农村居民点; 用地特征; 卫星城区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分析大城市卫星城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利用特征及其空间布局,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结构与功能变化。该文选择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卫星城顺义区为研究区,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地理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及其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反映农村产业经济活动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成为农村居民点重要的用地组合类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类型丰富,部分镇区内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工业用地占据绝对优势。农村居民点利用空间差异显著,区位作用突出。中西部区域的农村居民点平均规模偏大,区位指数和多样化指数较高;而稳定性指数表现出自西向东逐渐提升的格局,但在空港物流经济影响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稳定性较高,用地形态相对规整。顺义区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在空间上的分布明显脱节,大量农村人口聚集于城镇边缘地带,该区域农村工业化倾向突出,农村人口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点用地及其内部结构特征体现出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产业发展已成为推动农村居住与生产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最直接的动力。研究结论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是对农村居住与生产空间形态的直接反映,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越来越具有城镇用地的特征,因而在农村土地管理和规划上也必然要求有相应的改革和发展。研究结果可为土地规划、整治、农村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4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丹阳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沈陈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22) :261-268
[2]   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J].
孔雪松 ;
刘耀林 ;
邓宣凯 ;
罗媞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8) :215-222+293
[3]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与测算——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J].
曲衍波 ;
张凤荣 ;
宋伟 ;
梁发超 ;
姜广辉 .
地理学报, 2012, 67 (04) :490-503
[4]   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在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比较 [J].
赵丽 ;
朱永明 ;
付梅臣 ;
张蓬涛 ;
曹银贵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7) :235-242
[5]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J].
冯长春 ;
赵若曦 ;
古维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3) :6-12
[6]   基于灰色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佛山市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分析 [J].
王丽萍 ;
金晓斌 ;
杜心栋 ;
周寅康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3) :237-242
[7]   基于核密度估算的路网格局与景观破碎化分析 [J].
蔡雪娇 ;
吴志峰 ;
程炯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1) :158-164
[8]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 [J].
杨立 ;
郝晋珉 ;
王绍磊 ;
洪舒蔓 ;
周宁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10) :308-315
[9]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广佛都市区路网演变分析 [J].
刘锐 ;
胡伟平 ;
王红亮 ;
吴驰 ;
何劲 .
地理科学, 2011, 31 (01) :81-86
[10]   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 [J].
曲衍波 ;
张凤荣 ;
姜广辉 ;
关小克 ;
郭力娜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1) :29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