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小秦岭金矿田成因的锶同位素约束
被引:32
作者:
祁进平
[1
]
赖勇
[2
]
任康绪
[3
]
唐国军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3]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锶同位素;
小秦岭金矿田;
太华群;
文峪花岗岩;
中-新元古界地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了前人对小秦岭金矿田部分金矿床流体包裹体、赋矿围岩(太华群)、文峪花岗岩的锶同位素结果以及作者新获得的中-新元古界地层(官道口群-栾川群)的缌同位素测试结果。鉴于小秦岭金矿田的金矿床和文峪花岗岩均形成于130Ma 左右,作者将所有87Sr/86比值返算为130Ma 时的初始值,即 ISr-130比值。文峪花岗岩的8件 ISr-130=0.7077~0.7084, 平均0.7082;太华群的12件 lSr-130=0.7073~0.8090,平均0.7557;中-新元古界地层的15件 ISr-130=0.7119~0.8373,平均0.7623;赋存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22件 ISr-130值变化于0.7334~0.7519,平均0.7440:赋存于文峪花岗岩中的矿脉流体包裹体7件 ISr-130=0.7135~0.71 85,平均0.7162。由此可见,赋存于太华群的金矿床 ISr-130值远高于文峪岩体,而落入太华群和中-新元古界地层的 ISr-130值范围,表明成矿流体不可能源于文峪花岗岩岩浆分异,而源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的变质脱水;赋存于文峪岩体中的含矿石英脉 ISr-130值低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也低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但显著高于文峪岩体,应是高 ISr-130的成矿流体与低 ISr-130值的文峪花岗岩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此,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可较好阐释小秦岭金矿田的成因,即,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由中-新元古界地层及下伏太华群组成的陆壳板片沿小河断裂向北 A 型俯冲到小秦岭金矿田之下,俯冲板片经变质脱水作用为小秦岭金矿田形成提供了成矿流体,成矿流体与赋矿围岩的相互作用造成太华群中的矿脉与文峪岩体中的矿脉具有明显不同的 ISr-130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543 / 255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