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口区淤涨型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研究——以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9
作者
李行 [1 ]
周云轩 [1 ]
况润元 [1 ]
田波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大河口; 淤涨型; 自然保护区; 功能区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63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狩猎限制];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为了对动态场景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进行研究,集成多年的遥感、海图及野外调查数据,构建生境地理空间数据库,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大河口区淤涨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框架,并给出了区划方法的一个基于离散数学的表述。在此基础上,利用eCogn ition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和空间模糊评价模型,研究了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结果表明:①核心区、缓冲区1、缓冲区2和过渡区4个功能区分别占东滩保护区总面积的18.0%、13.2%、18.4%、50.4%。在空间布局和生态学意义上,都比原有功能区划更为合理;②遥感及其派生数据的介入,在宏观尺度和长时间尺度上拓展了人们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理解,不仅降低了传统数据采集工作的强度,也增强了区划结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③现代GIS技术与传统数学方法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保护区规划。区划结果可以为动态场景下的保护区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崇明东滩迁徙鸟类生境适宜性分析
    田波
    周云轩
    张利权
    马志军
    杨波
    汤臣栋
    [J]. 生态学报, 2008, (07) : 3049 - 3059
  • [2] 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方法
    翟惟东
    马乃喜
    [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5) : 429 - 432
  • [3] 卧龙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模糊划分
    史军义
    马丽莎
    杨克珞
    范继才
    史蓉红
    [J]. 四川林业科技, 1998, (01) : 8 - 18
  • [4]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的理论、方法及应用[J]. 周世强.四川林勘设计. 1997(03)
  • [5]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的理论、方法及应用[J]. 周世强.四川林勘设计. 1997 (03)
  • [6]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方法研究
    陈宗洵
    郑道钦
    陈朝怡
    [J]. 地理研究, 1993, (04) : 74 - 80
  • [7] Design of nature reserve system for Red-Crowned Crane in China
    Xu, HG
    Zhu, GQ
    Wang, LL
    Bao, HS
    [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05, 14 (10) : 2275 - 2289
  • [8] Agroforestry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nature reserves: functional group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J] . Agroforestry Systems . 2002 (1)
  • [9] Gap analysis: concepts, methods, and recent results*[J] . Michael D. Jennings.Landscape Ecology . 2000 (1)
  • [10] US National Park Buffer Zones: Historical, Scientific, Social, and Legal Aspects[J] . Craig L. Shafer.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