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东、黄海春秋季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研究
被引:60
作者:
张志南
林岿旋
周红
韩洁
王睿照
田胜艳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青岛,青岛,青岛,青岛,青岛,青岛
来源:
关键词:
小型底栖生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丰度;
生物量;
黄海和东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3 [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北斗号》调查船分别于 2 0 0 0年 10月和 2 0 0 1年 4月在 2 6°N至 36°N,12 0°E至 12 6°30′E东、黄海陆架浅水区调查中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取样。研究表明 ,两个航次 (秋季、春季 )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 6 5 4 .2 5± 4 4 1.72 ind/10 cm2 和342 .0 0± 2 5 2 .0 0 ind/10 cm- 2 ,平均生物量分别为 80 7.0 6± 5 17.89μg dwt/10 cm2 和 2 85 .2 5± 173.72μg dwt/10 cm2 ;平均生产量分别为 72 6 3.5 8± 4 6 6 4 .18μg dwt/(10 cm2· a)和 2 5 6 7.2 8± 15 6 3.5 0 μg dwt/(10 m2· a)。两个航次小型生物的平面分布类似 ,即高密度和高生物量区分布在水深等深浅 5 0 m左右的站位上 ,特别是在长江口以南的浙江沿海。共鉴定出 14个小型生物类群 ,按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最优势的类群 ,秋、春季两个航次的优势度分别为 87.2 %和 91.2 %。其他优势类群依次为底栖桡足类、多毛类和动吻类 ;按生物量优势依次为多毛类 38.1%~ 5 4 .0 % ,线虫 2 8.3%~ 38.1%和桡足类 9.0 %~ 9.4 %。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 ,91%的小型生物分布在 0~ 5 cm的表层内 ,线虫和桡足类分布在 0~ 2 cm的比例分别为 6 3%和 86 %。相关分析表明 ,小型底栖生物的数量分布与粘土含量 (% )、粉砂粘土含量 (% )和中值粒
引用
收藏
页码:997 / 1005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