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双和杀螟丹选育对小菜蛾抗药性的形成及其抗性机制

被引:39
作者
陈之浩
刘传秀
李凤良
韩招久
机构
[1]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2]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贵阳
[3] 贵阳
[4] 贵阳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虫双; 杀螟丹; 抗性;
D O I
10.16380/j.kcxb.1993.04.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杀虫双和杀螟丹在实验室以点滴法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四龄幼虫,以连续继代药剂淘汰选育其抗药性。至35代,药剂汰选的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药性较选育前正常品系分别提高了51倍和25倍。其抗药性的形成发展均呈S形,可认为已成为抗性品系。以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及有机氮等11种杀虫剂测试抗杀虫双小菜蛾品系和抗杀螟丹小菜蛾品系对常用药剂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对杀虫双、杀螟丹和杀虫环之间有较严重的正交互抗性;对敌敌畏、马拉硫磷和杀螟松有轻微交互抗性产生;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和灭多威、久效威等药剂更加敏感,呈负交互抗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测定表明,抗药性产生与特异性酯酶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用比色法和酸度法测定,抗性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降低,羧酸酯酶(CarE)活性无差异。加增效剂Pb和SV1于四龄幼虫表皮,对抗杀虫双小菜蛾品系分别有6.28及1.45倍的增效作用;对抗杀螟丹小菜蛾品系分别有4.85及1.39倍的增效作用,可见多功能氧化酶(MFO)为小菜蛾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的重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409 / 4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沙蚕毒素及巴丹类杀虫剂的毒杀机制 [J].
王强 .
农药译丛, 1984, (05) :40-46
[2]   应用发芽菜籽大量饲养小菜蛾 [J].
柯礼道 ;
方菊莲 .
昆虫知识, 1981, (05) :233-235
[3]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张龙翔等 编著,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