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吸收分析技术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10
作者
穆星 [1 ]
罗红梅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地震波; 能量吸收; 油气预测; 对数谱;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6.05.01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对数谱分析方法,利用油气层与非储层的拟频率对数谱特征上的差异,分离油气层与非储层;通过在拟频率域计算塑性能量比率、塑性与弹性能界限拟频率值等,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弹塑性能分解的能量吸收分析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四川宣汉地区普光气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证实这种基于能量分解的吸收分析技术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油气预测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2+106 +10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地震技术新进展.[M].印兴耀[等]编著;.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2]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M].李振春;张军华编;.石油大学出版社.2004,
[3]  
地震数据数字处理应用技术.[M].熊翥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4]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高硫化氢气藏成因探讨 [J].
张奎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47-49+106
[5]   川东北PG构造三叠系飞仙关组台缘鲕滩储层特征 [J].
刘成川 ;
向丹 ;
黄大志 .
天然气工业, 2005, (07) :17-19+14
[6]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徐丹舟 ;
张静 ;
师晓蓉 .
天然气工业, 2004, (12) :5-9+181
[7]   四川宣汉河口地区飞仙关早期碳酸盐蒸发台地边缘沉积特征 [J].
张静 ;
王一刚 .
天然气工业, 2003, (02) :19-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