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暴雨过程对流云活动分析

被引:9
作者
张端禹 [1 ]
崔春光 [1 ]
徐明 [1 ]
王婧羽 [1 ]
胡昌琼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关键词
对流云; 暖输送带; 短时强降雨; 亮温梯度; 西边界; 列车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与加密气象观测资料、FNL再分析格点资料及FY-2G卫星云顶亮温(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TBB)观测资料,对2015年7月14—15日湖北省梅雨期一次连续暴雨过程对流云活动的环境条件和导致短时强降雨的对流云影响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位于西风槽前、850 hPa风场辐合、温度露点差较小及850—500 hPa暖平流为有利于湖北省对流云活动的环境条件。当天气尺度暖输送带云系在江南西部至长江中游地区建立,且低层暖切变线同时出现在湖北地区上空时,降雨明显增幅;当暖输送带云系明显东移后,湖北地区暴雨过程结束。当暖输送带位于湖北地区上空时,850 hPa相当位温平流项和对流项均为较大正值,且对流项大值区出现在平流项大值区的南侧。短时强降雨主要发生在降雨盛期,是构成湖北地区暴雨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短时强降雨的4种对流云影响方式分别为对流云团西边界、深对流云团中心区、对流云串"列车效应"及对流云合并加强;其中,受对流云西边界、深对流云中心区或云团串影响的短时强降雨发生次数较多,受深对流云中心区和对流云合并加强影响的短时强降雨平均降雨量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湖北省天气预报手册.[M].崔讲学; 主编.气象出版社.2011,
  • [2] 2008—2012年南京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沈澄
    颜廷柏
    刘冬晴
    李菁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31 (01) : 28 - 33
  • [3] 海河流域切变线类暴雨成因分析
    卢焕珍
    刘一玮
    张楠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 (01) : 15 - 22
  • [4] 湖北梅雨期3次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刘希文
    徐双柱
    王艳
    杨红龙
    李得勤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6) : 1 - 7
  • [5] 多尺度天气分析理论和应用Ⅱ:锋面和气旋的形成机制
    叶更新
    [J]. 高原气象, 2013, 32 (04) : 973 - 982
  • [6] 2010年长江中游梅雨期β中尺度系统环境特征的分析
    王晓芳
    汪小康
    徐桂荣
    [J]. 高原气象, 2013, 32 (03) : 750 - 761
  • [7] “20110714”沈阳短时强降水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李大为
    梁红
    贾冬婵
    夏传栋
    赵柳扬
    孟鹏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2) : 75 - 80
  • [8] 2010年7月31日吉林省东南部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
    丑士连
    陈长胜
    王奎云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 (06) : 58 - 64
  • [9] 2010年7月7—15日湖北省持续性暴雨分析
    徐双柱
    吴涛
    王艳
    [J]. 暴雨灾害, 2012, 31 (01) : 35 - 43
  • [10] 2008年8月末湖北连续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
    张端禹
    王明欢
    陈波
    [J]. 气象, 2010, 36 (02) : 48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