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梅雨期3次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11
作者
刘希文 [1 ]
徐双柱 [1 ]
王艳 [1 ]
杨红龙 [2 ]
李得勤 [3 ]
机构
[1] 武汉中心气象台
[2]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
[3]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梅雨期; 暴雨; 急流; 湿位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的2.5°×2.5°再分析资料,选取1991年7月9日、1998年7月21日、2010年7月8日湖北梅雨期的3次大暴雨过程,对这3次过程天气背景以及暴雨发生所需的动力、水汽、热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3次过程高、低空急流的位置,水汽输送路径有一定相似性;影响3次过程的中尺度系统为西南涡—切变线;850 hPa正涡度中心、水汽通量散度中心与暴雨落区有较好对应,反映了中低层风的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3次过程的暴雨区域700 hPa湿正压项和斜压项绝对值之和均在0.5—0.6 PVU之间,柱状的水汽饱和区均延伸至500 hPa以上。因此,西南涡—切变线以及低空急流的位置是暴雨落区预报的重点,低层的涡度、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以及大气运动的垂直结构对暴雨落区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一次西南涡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诊断分析 [J].
辜旭赞 ;
徐明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 (04) :1-7
[2]   东北冷涡背景下浙江省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 [J].
罗玲 ;
胡亮 ;
何金海 ;
娄小芬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06) :35-42
[3]   2008年“7.22”襄樊特大暴雨的天气学机理分析及地形的影响 [J].
廖移山 ;
冯新 ;
石燕 ;
王仁乔 ;
李俊 ;
闵爱荣 .
气象学报, 2011, 69 (06) :945-955
[4]   华北一次强对流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J].
高万泉 ;
周伟灿 ;
李玉娥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01) :1-6
[5]   东北冷涡过程对江淮梅雨期降水的影响机制 [J].
王丽娟 ;
何金海 ;
司东 ;
温敏 ;
钟珊珊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1) :89-97
[6]   长江下游梅雨期低涡统计分析 [J].
杨引明 ;
谷文龙 ;
赵锐磊 ;
刘洁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1) :11-18
[7]   长江流域地区水汽输送及其对旱涝影响研究综述 [J].
蒋兴文 ;
李跃清 .
气象科学, 2009, 29 (01) :138-142
[8]   2003年江淮梅雨期一次特大暴雨的研究——中尺度对流和水汽条件分析 [J].
韩桂荣 ;
何金海 ;
梅伟 .
气象科学, 2008, 28 (06) :649-654
[9]   一次鄂西地区暴雨过程中地形敏感性试验研究 [J].
姚昊 ;
潘晓滨 ;
臧增亮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05) :61-66
[10]   位涡诊断在云南夏季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J].
范可 ;
琚建华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3) :38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