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湖北梅雨期3次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11
作者:
刘希文
[1
]
徐双柱
[1
]
王艳
[1
]
杨红龙
[2
]
李得勤
[3
]
机构:
[1] 武汉中心气象台
[2]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
[3]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梅雨期;
暴雨;
急流;
湿位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的2.5°×2.5°再分析资料,选取1991年7月9日、1998年7月21日、2010年7月8日湖北梅雨期的3次大暴雨过程,对这3次过程天气背景以及暴雨发生所需的动力、水汽、热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3次过程高、低空急流的位置,水汽输送路径有一定相似性;影响3次过程的中尺度系统为西南涡—切变线;850 hPa正涡度中心、水汽通量散度中心与暴雨落区有较好对应,反映了中低层风的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3次过程的暴雨区域700 hPa湿正压项和斜压项绝对值之和均在0.5—0.6 PVU之间,柱状的水汽饱和区均延伸至500 hPa以上。因此,西南涡—切变线以及低空急流的位置是暴雨落区预报的重点,低层的涡度、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以及大气运动的垂直结构对暴雨落区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