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观察

被引:23
作者
李伏娥
叶红军
李坚
王俊萍
刘永革
余光银
尹为华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深圳,深圳,深圳,深圳,深圳,深圳,深圳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内镜; 病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3 [肠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7276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796例,其中男性521例,女性275例,检出率10.94%;年龄30~69岁占82.29%;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43.84%,42.09%,11.06%,1.51%;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3.29%、升结肠11.88%,横结肠4.89%,降结肠11.58%,乙状结肠26.05%,直肠42.32%。796例中有35例发生癌变,癌变率4.4%。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管状腺瘤癌变率为29.73%,11.11%,4.86%;息肉直径≤0.5cm,未发现癌变;0.6~1.0cm,癌变率1.3%;1.1~1.9cm,癌变率7.4%;≥2.0cm,癌变率25.6%。结论: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2.0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全瘤送检。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引用
收藏
页码:463 / 4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内镜特征 [J].
赵颖 ;
王玉芳 ;
王维 .
四川医学, 2002, (01) :17-18
[2]   浙北地区大肠息肉若干流行病学特点 [J].
黄小荣 ;
曾国华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 (03) :31-32
[3]   大肠良恶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形态学特点 [J].
吴子刚 ;
吴子光 ;
全华斌 ;
张秋生 ;
容恩妮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 (03) :12-14
[4]   大肠息肉癌变的内镜活检诊断 [J].
张亚历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 (03) :59-61
[5]  
胃肠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郑芝田 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