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差距、创新路径与经济赶超——基于后发国家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

被引:96
作者
傅晓霞 [1 ]
吴利学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技术差距; 创新路径; 研发效率; 经济增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3.2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通过引入同时包含国内技术开发和国外技术引进的知识生产函数,本文构建了基于后发经济的内生技术进步增长模型,从而探讨了赶超国家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机制,并特别关注国内外技术差距、国内技术创新路线和资本积累过程的影响。模型分析的主要结果有:(1)后发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收敛到领先国家水平,但绝对收入水平的赶超幅度取决于研发效率、家庭偏好和生产结构因素;(2)技术水平差距是决定国家间经济发展差异和赶超过程的关键,其影响远远大于有效劳均资本存量差距;(3)后发国家的技术创新路线,特别是国内与国外成果的关系会对其研发行为和投入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4)均衡利率由有效劳均资本而不是绝对人均资本存量决定,技术水平过低反而会导致落后经济的资本回报率低于发达经济,不利于资本积累;(5)除技术差距外,研发收益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因而技术进步率会呈现先低后高再平稳回落的态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研发比重与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 [J].
刘小鲁 .
管理世界, 2011, (10) :10-19+187
[2]   技术扩散模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最优专利保护 [J].
徐朝阳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2) :509-532
[3]   自主创新、国外模仿与后发国知识产权保护 [J].
易先忠 ;
张亚斌 ;
刘智勇 .
世界经济, 2007, (03) :31-40
[4]   专利保护宽度、非侵权模仿和垄断竞争 [J].
寇宗来 ;
张剑 ;
周敏 .
世界经济, 2007, (01) :60-68
[5]   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世界经济, 2006, (09) :12-22+95
[6]   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 [J].
林毅夫 ;
张鹏飞 .
经济学(季刊), 2005, (04) :53-74
[7]  
中国经济存在“利率悖论”[N]. 钟恬.证券时报. 2005 (A02)
[8]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 商务印书馆 , (美)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著, 1999
[9]  
R/D, Implementation, and Stagnation: A Schumpeterian Theory of Convergence Clubs[J] . Peter Howitt,David Mayer-Foulkes.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 2005 (1)
[10]  
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 . Alwyn Young.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