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PCR测定在小儿非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诊断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1
作者
刘晓东
岳圣增
吕祖芳
王敬先
赵媛菊
机构
[1]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儿科
[2]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儿科 山东潍坊
[3] 山东潍坊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非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 肺炎支原体; 特异性IgM抗体; 儿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8 [儿童神经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研究疱疹类病毒与肺炎支原体(MP)在潍坊地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发病中的作用 及荧光定量PCR测定(FQ-PCR)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利用FQ-PCR法检测小儿非细菌性脑膜炎(非菌脑)脑脊液 (CSF)中EBV、HSV、CMV和MP的核酸,并与CSF中其特异性抗体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92例非菌脑患儿中84 例病原DNA阳性(阳性率43.8%),且年龄越小,阳性率越高,以0-3岁组最高,占50.0%;阳性者中,EBV-DNA阳 性率最高(46.4%),其次是HSV-DNA和MP-DNA(28.6%和14.3%),CMV-DNA阳性率最低(10.7%);重型患儿 CSF 4种病原DNA的拷贝量明显高于轻型患儿(P<0.05,0.01);CSF病原DNA阳性率与特异性IgM阳性率分 别为43.8%(47/192例)和24.5%(84/192例)(P<0.01)。结论 小儿CNS感染发病中上述4种病原不可忽视; CSF病原DNA拷贝量检测对判断非菌脑病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MP的直接损伤是MP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FQ-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需标本量少,是早期快速诊断小儿非菌脑的可靠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2例临床分析 [J].
俞志凌 ;
袁壮 ;
刘春峰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 (08) :495-496
[2]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对肠道病毒性脑膜炎、脑炎诊断价值探讨附视频 [J].
陈宗波 ;
董永绥 ;
方峰 ;
黄志华 ;
熊正明 ;
李革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 (02) :34-36
[3]   53例EB病毒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J].
刘晓东 ;
管立学 ;
魏根福 ;
吕祖芳 ;
赵媛菊 ;
刘克花 .
临床儿科杂志, 1998, (04) :228-230
[4]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诊断方法与治疗观察 [J].
张庆荣 ;
朱文彪 ;
周宇 ;
谢兆丰 ;
莫小青 ;
黄志成 .
中华儿科杂志, 1998, (04) :29-31
[5]   肺炎支原体脑炎26例分析 [J].
霍怀仁,韩英霞,韩秋英 .
实用医学杂志, 1996, (12) :8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