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台湾宾兴的特色及其影响

被引:3
作者
毛晓阳 [1 ,2 ,3 ]
机构
[1] 闽江学院
[2] 闽江学院历史学系
[3]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宾兴; 公益基金; 儒学; 官绅; 清代台湾; 道光;
D O I
10.13818/j.cnki.twyj.2010.05.002
中图分类号
K295.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宾兴是明清时期为本地考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提供无偿路费、卷费资助的考试公益基金。早在1909年,为配合日据殖民统治而编辑出版的《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便已经提到了清代台湾的宾兴,书中把"宾兴馆"看作是与儒学、书院、学会、乐会等并列的教育不动产,并认为宾兴馆是"以奖励教育为目的"的一种"财团"。此后,1921年片冈岩撰成《台湾风俗志》,将"宾兴馆"列为第48种"台湾人的善良风俗",指出它"原本是为供给应考学生费用而设立的"。1928年,伊能嘉矩撰成《台湾文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台湾基金会 [J].
朱传一 ;
商玉生 .
学会, 2005, (10) :5-9
[2]   论清代宾兴的教育公益基金属性 [J].
毛晓阳 .
考试研究, 2008, (04) :112-127
[3]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M]. 三联书店 , 何怀宏著, 1998
[4]  
中国历代书院志[M]. 江苏教育出版社 , 赵所生,薛正兴主编, 1995
[5]  
台湾文献丛刊第164种. 林豪. .
[6]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译. 台湾文化志 . 1985
[7]  
台湾文献丛刊. 沈茂荫. 台湾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