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建设期上海市旅游住宿产业空间格局演化

被引:52
作者
王朝辉
陆林
方婷
夏巧云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旅游住宿业; 空间格局; 演化机制; 世博建设期; 上海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摘要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研究世博建设期上海市旅游住宿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探索大都市住宿产业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发现:①世博建设初期,上海市住宿产业呈现"两中心集聚、沿一轴线梯度向外分布"的初始格局;到世博举办时形成"多中心集聚、多轴线梯度分布"的总体格局。②世博建设期,住宿产业空间布局逐渐从内环线向外环线扩散,主要集聚中心由两个演化成多个,空间上呈现3个显著的演化方向,即城市西北方向、浦东方向和沿黄浦江两岸由中心地区向两端延伸的发展方向。③世博建设期,上海旅游住宿产业发展速度先低后高,星级饭店呈现高集聚—高集聚的发展特征;经济饭店呈现低集聚—高集聚的发展特征。④世博会对上海住宿产业布局影响显著,形成了以世博园区为中心的产业集聚中心与密集分布区,相对而言,世博会对经济型饭店产业影响强度高于星级饭店。⑤总体上,住宿产业空间格局形成演化与城市发展格局、城市功能结构演化相一致,政治、经济、重大事件以及发展环境、企业个体等各种要素,通过互相影响的综合作用机制有效地推动了住宿产业在城市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相结合的时空格局演化。⑥上海世博会通过政府政策、对城市发展的综合影响、巨大的经济效应以及后世博开发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作用,共同影响住宿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方向与速度。本研究为重大事件影响背景下的住宿产业体系建设布局以及大都市旅游产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423 / 143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主题型文化旅游区的阶段性演进及其驱动机制——以无锡灵山景区为例 [J].
黄震方 ;
俞肇元 ;
黄振林 ;
祝晔 ;
徐波 ;
袁林旺 .
地理学报, 2011, 66 (06) :831-841
[2]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研究进展及其评述 [J].
刘曙华 ;
沈玉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4) :498-503
[3]   乌鲁木齐资源型产业的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效应 [J].
董雯 ;
邓锋 ;
杨宇 .
地理研究, 2011, 30 (04) :723-734
[4]   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思考 [J].
郑时龄 .
上海城市规划, 2011, (01) :3-5
[5]   北京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组织特征与类型 [J].
孟晓晨 ;
王滔 ;
王家莹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2) :186-197
[6]   空间依赖、空间异质与京津冀都市地区经济收敛 [J].
董冠鹏 ;
郭腾云 ;
马静 .
地理科学, 2010, 30 (05) :679-685
[7]   大型节事对城市旅游空间发展的影响机理 [J].
吴国清 .
人文地理, 2010, 25 (05) :137-141
[8]   转型期杭州城市写字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机制 [J].
吴一洲 ;
吴次芳 ;
贝涵璐 .
地理学报, 2010, 65 (08) :973-982
[9]   基于垄断竞争的大都市商业空间结构动态模拟 [J].
薛领 ;
翁瑾 .
地理学报, 2010, 65 (08) :938-948
[10]   北京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 [J].
王润 ;
刘家明 ;
陈田 ;
田大江 .
地理学报, 2010, 65 (06) :74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