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地区晚二叠世煤质特征及其成煤环境意义

被引:66
作者
程伟 [1 ,2 ]
杨瑞东 [1 ]
崔玉朝 [3 ]
付浩 [3 ]
张覃 [4 ,2 ]
机构
[1]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贵州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3] 山东煤田地质局
[4]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关键词
毕节地区; 晚二叠世; 煤质特征; 成煤环境;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3.11.010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贵州毕节地区13个井田和勘探区各主采煤层煤样的工业分析、硫分及灰成分分析数据,评价了该地区晚二叠世煤的总体煤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煤中硫分和灰分与成煤环境的联系。研究表明,毕节地区煤炭资源具有特低全水分、中高硫分、中灰分、特低挥发分等特征,总体属无烟煤(WY3)。根据煤中硫分分布、硫分组成、灰分分布与灰分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可以推测成煤环境。毕节晚二叠世各主采煤层硫分纵向变化规律可清晰"反演"研究区成煤期古海平面的两次大的海进与海退事件;硫分在研究区平面的分布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正是受到当时海水自南东向北西推进的影响;形态硫数据分析显示,煤中有机硫占全硫比重一般较小,明显不同于陆相煤层和浅水台地相煤层(后者以极高有机硫为特点)特征。此外,煤中灰分产率、煤灰成分指数以及灰成分三端元分析均揭示聚煤环境的还原性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强,与硫分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综合分析表明,毕节地区晚二叠世成煤环境以三角洲分流河道/间湾、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潮坪/泻湖等环境为主,海水影响作用较大的泻湖/潮坪环境下煤层中硫分较高,海水影响较弱的三角洲成煤环境下煤中硫分相对较低,并给出了三种沉积环境下一些煤质特质的变化范围。该研究结果与前人基于岩相古地理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相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763 / 177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贵州煤田地质.[M].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著;徐彬彬;何明德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2]  
中国西南地区煤岩显微组分性质、成因及其应用.[M].叶道敏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23]  
毕节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地球化学与成煤环境研究.[D].王强.贵州大学.2007, 05
[24]   贵州织纳煤田以那架勘探区煤中硫与煤相分析 [J].
曹志德 .
中国煤田地质, 2006, (01) :18-20+27
[25]   我国西部弱还原程度煤分布及煤质特征研究 [J].
白向飞 ;
李文华 ;
陈文敏 ;
马伟伟 .
煤炭学报, 2005, (04) :502-506
[26]   煤中常量元素的赋存特征与研究意义 [J].
代世峰 ;
任德贻 ;
唐跃刚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 (02) :1-5
[27]   华北晚古生代成煤沼泽微环境与煤中硫的成因关系研究 [J].
汤达祯 ;
杨起 ;
周春光 ;
康西栋 ;
刘大锰 ;
黄文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6) :584-591
[28]   “灰成分端元分析法”及其在聚煤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J].
郝吉生 ;
葛宝勋 ;
谢洪波 .
沉积学报, 2000, (03) :460-464
[29]   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沉积演化及聚煤 [J].
邵龙义 ;
刘红梅 ;
田宝霖 ;
张鹏飞 .
沉积学报, 1998, (02) :3-5
[30]   四川晚二叠世煤中硫与成煤环境的关系 [J].
唐跃刚 ;
任德贻 ;
刘钦甫 ;
姚光华 ;
甘志杰 .
沉积学报, 1996, (04) :16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