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化突变体ddu1的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

被引:10
作者
胡江
曾大力
张光恒
郭龙彪
董国军
高振宇
胡兴明
朱丽
刘坚
钱前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矮化基因;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粳稻品种兰胜获得了一个能稳定遗传的矮化突变体ddu1。GA3点滴诱导水稻第2叶叶鞘伸长和α-淀粉酶诱导反应表明,ddu1并非为GA的缺陷型和信号传导阻碍矮化。将该突变体与籼稻浙辐802、明恢63和粳稻品种日本晴进行正反交配组,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隐性单基因控制,而等位性检测表明ddu1与d1、d18、eui1和eui2均不等位。通过SSR和STS分子标记对F2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定位,将该基因定位于第7染色体SSR标记RM427附近,随后又发展了多对有多态性的SSR和STS分子标记,最终将该基因定位于STS标记R5309和R374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4和2.0 c M。
引用
收藏
页码:252 / 2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伸长规律的研究 [J].
肖辉海 ;
王文龙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5) :537-542
[2]   水稻长穗颈基因eui2(t)共分离SSR标记的获得 [J].
朱宏波 ;
方宣钧 ;
杨仁崔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03) :456-459
[3]   水稻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eui2的分子标记和定位 [J].
杨蜀岚 ;
马洪丽 ;
张书标 ;
朱宏波 ;
王斌 ;
杨仁崔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480-483
[4]   籼型长穗颈不育系K17eA选育 [J].
张瑞祥 ;
刘海平 ;
张红林 ;
刘跃青 ;
李土明 ;
钟晓英 ;
曾祥梅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 (03) :307-311
[5]   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1)制种“九二○”用量研究 [J].
章清杞 ;
王忠安 ;
梁康迳 ;
王乃元 ;
黄荣华 ;
刘文炳 .
杂交水稻, 2001, (03) :27-29
[6]   水稻长节间基因对GA3敏感性和不育系改良 [J].
何祖华 ;
申宗坦 .
作物学报, 1994, (02) :161-167
[7]   消除籼型野败不育系包颈现象的研究 [J].
申宗坦 ;
杨长登 ;
何祖华 .
中国水稻科学, 1987, (02) :95-99
[8]  
A Rice Semi-Dwarf Gene, Tan-Ginbozu ( D35 ), Encodes the Gibberellin Biosynthesis Enzyme, ent -Kaurene Oxidase[J] . Hironori Itoh,Tomoko Tatsumi,Tomoaki Sakamoto,Kazuko Otomo,Tomonobu Toyomasu,Hidemi Kitano,Motoyuki Ashikari,Shigeyuki Ichihara,Makoto Matsuoka.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2004 (4)
[9]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IBBERELLIN-INSENSITIVE MUTANTS SELECTED FROM AMONG DWARF MUTANTS OF RICE [J].
MITSUNAGA, S ;
TASHIRO, T ;
YAMAGUCHI, J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4, 87 (06) :7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