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对粒度成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赵国平 [1 ,2 ]
毕银丽 [1 ]
杨伟 [1 ]
施智宝 [2 ]
徐连秀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
[2]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
[3] 榆林市环境科技咨询服务部
关键词
神府煤田; 采煤塌陷; 粒度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14 ;
摘要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对地表环境的粒度成分(机械组成)影响作用与过程,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以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1年、塌陷2年的塌陷区和非塌陷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系统地分析了采煤塌陷区粒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塌陷1年、塌陷2年塌陷区粒度组成以粗沙和中沙为主,占整个组成的65%以上,非塌陷区以中沙和细沙为主,约占80%;多变量方差分析表明,塌陷1年、塌陷2年塌陷区粒径变化无明显差异存在,而与非塌陷区粒径变化有显著差异;塌陷区沙粒起动风速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以对数函数增加,而风蚀量与平均粒径的关系则随着起动风速的增大,以指数函数增大。塌陷1年、塌陷2年塌陷区粒度分布曲线均为双峰态,峰值出现在0.54mm和0.125mm处,众数组出现在0.63~0.45mm和0.1~0.065mm,而非塌陷区粒度分布曲线为单峰,其极值出现在0.125处。塌陷区地表(0~10cm)范围内细粒和极细粒基本被风带走,地表颗粒呈现粗化现象,潜在的可风蚀性程度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461 / 14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科尔沁沙地地表沉积物粒度分析与可风蚀性讨论 [J].
曹振 ;
胡克 ;
张永光 ;
介冬梅 ;
赵亮 .
中国沙漠, 2005, (01) :17-21
[2]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时空演变分析 [J].
王涛 ;
吴薇 ;
薛娴 ;
张伟民 ;
韩致文 ;
孙庆伟 .
中国沙漠, 2003, (03) :24-29
[3]   晋陕蒙能源基地榆神府矿区水土流失综合评价 [J].
傅耀军 ;
李曦滨 ;
孙占起 ;
白喜庆 ;
方大云 ;
李连娟 .
水土保持通报, 2003, (01) :32-35
[4]   克里雅河流域风成物质的粒度分析与讨论 [J].
杨小平 .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373-379
[5]   风成沙粒度特征对其风蚀可蚀性的影响 [J].
董治宝 ;
李振山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8, (04) :2-6+13
[6]   神府东胜矿区的沙漠化及其防治附视频 [J].
柳林旺 ;
王欣成 ;
刘保红 .
中国水土保持, 1998, (04) :10-11
[7]   神府—东胜矿区风蚀水蚀交互作用研究 [J].
高学田 ;
唐克丽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7, (04) :2-8
[8]   粒度分析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中的应用 [J].
吉启慧 .
中国沙漠, 1996, (02) :173-179
[9]   神府─东胜矿区一、二期工程环境效应考察 [J].
李锐,唐克丽 .
水土保持研究, 1994, (04) :5-17+53
[10]   神府─东胜矿区采煤塌陷及其对环境影响初探 [J].
张平仓,王文龙,唐克丽,高学田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4, (04)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