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对信息机制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解读,并对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信息失真问题进行了剖析。实证结果表明:提高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质量,减轻腐败因素对信息处理和传递机制的干扰,有助于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同时,简单、易于理解的金融工具更有利于信息传递和金融稳定,而过于复杂的金融创新则可能在投资者之间形成新的信息不完全,导致投资者的风险识别状态发生系统性改变,最终诱发金融危机。因此,只有当市场参与者能够接收到真实、准确的信息并反映出真实的市场交易状态时,信息的传递才是有效的。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只是降低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尤其是过度金融创新所导致的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的集体性缺失,与金融创新同时产生的信贷扩张彼此强化,短期内使得金融市场在更高的风险状态下维持着自我实现的均衡,而这种"失衡的均衡"在任何外部冲击面前都极为脆弱。上述结论意味着,在理解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对市场机制本身可能造成的信息扭曲问题需要给与足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