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树种生物量的相对生长

被引:36
作者
李晓娜
国庆喜
王兴昌
郑海富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林下植物; 生物量方程; 相对生长; 温带森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56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层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将各树种按照植株形态分为乔木型植物和典型灌木2类,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构建单物种及混合物种2类器官生物量方程,挑选出标准误较小、拟合性较好的方程作为最佳生物量模型,比较基于不同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的优劣,分析植物生物量与个体大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各树种器官最佳生物量模型大多显著(P<0.05),且R2值大多超过0.800,方程形式以幂函数为主,少数为二次多项式、线性方程和指数方程,乔木型植物生物量均以离地面10cm处树干直径(D10)解释较理想,典型灌木的最佳生物量模型多以冠幅(CA)和冠幅乘以高度(CAH)为自变量;单物种模型与混合物种模型相比,并非所有的单物种模型都优于混合物种模型。2)引入高度变量H和主干长变量L对各树种器官生物量模型的R2值的贡献相似,但包含主干长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的R2值增加较小。与单变量生物量模型相比,大多典型灌木生物量模型的R2值增加,多数乔木型植物生物量模型的R2值减小;与H相比,L并不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变量。3)下木树种器官生物量与植物大小的相对生长研究再次表明相对生长关系并不唯一,乔木型植物器官生物量与D10的相对生长关系的变化范围是1.712~2.555,其中多年枝、总枝、地上部分、粗根、地下部分和个体生物量与D10的幂指数接近理论值8/3。典型灌木各器官生物量与CA和CAH的相对生长关系的范围分别是0.688~1.293和0.436~1.017,其中叶、新枝、粗根、地下部分和个体的生物量与CA接近等速生长,多年枝、总枝和地上部分与CAH接近等速生长。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J].
罗云建 ;
张小全 ;
王效科 ;
朱建华 ;
侯振宏 ;
张治军 .
林业科学, 2009, 45 (08) :129-134
[2]   幂指数异速生长机制模型综述 [J].
韩文轩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4) :951-960
[3]   红壤丘陵区林下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J].
曾慧卿 ;
刘琪璟 ;
冯宗炜 ;
马泽清 ;
胡理乐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0) :2185-2190
[4]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灌丛生物量的调查与分析 [J].
潘攀 ;
牟长城 ;
孙志虎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4) :1-2+6
[5]   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其作用 [J].
杨昆 ;
管东生 .
生态学杂志, 2006, (10) :1252-1256
[6]   山西太岳山典型灌木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J].
陈遐林 ;
马钦彦 ;
康峰峰 ;
曹文强 ;
张国华 ;
陈宗伟 .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03) :304-309
[7]   关于灌木生物量建模方法的改进 [J].
张峰,上官铁梁,李素珍 .
生态学杂志, 1993, (06) :67-69
[8]   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生物量的预测模式 [J].
姜凤岐 ;
卢凤勇 .
生态学报, 1982, (02) :103-110
[9]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 科学出版社 , 冯宗炜等著, 1999
[10]  
天然次生林[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陈大珂等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