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致性制度变迁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基于塘约经验的分析

被引:13
作者
谢治菊
机构
[1]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诱致性制度变迁; 内生动力; 参与式治理; 政治性吸纳; 乡村振兴;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19.06.018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个体或群体基于内生动力回应制度不均衡时提供的获利机会,自发倡导和组织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塘约村的公共危机事件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诱发了村庄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的核心在于摒弃精英俘获,采取选择性激励、重复性博弈、参与式治理、政治性吸纳和组织性嵌入的方式,构建新的村庄治理结构。然而,这样的制度创新也可能存在"搭便车""激励不足"等潜在风险,从而导致村庄集体行动陷入困境。因此,为促进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进而在时机成熟时促使部分诱致性制度变迁成为强制性制度变迁,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进行指导、扶持与激励,形成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行的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资源下乡与分利秩序的形成 [J].
王海娟 ;
贺雪峰 .
学习与探索, 2015, (02) :56-63
[22]   中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最优路径研究——诱致性变迁还是强制性变迁 [J].
冯宗宪 ;
王珏 ;
王华 .
华东经济管理, 2014, 28 (04) :54-59
[23]   诱致性制度变迁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及地区差异研究 [J].
丰雷 ;
蒋妍 ;
叶剑平 .
经济研究, 2013, 48 (06) :4-18+57
[25]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农村发展——兼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J].
蔡立雄 ;
何炼成 .
经济评论, 2007, (06) :60-65
[26]   基层民主和村庄治理——来自8省48村的证据 [J].
王淑娜 ;
姚洋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2) :121-130
[27]   20世纪中国农会制度的变迁及启迪 [J].
于建嵘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5)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