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问题意识: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

被引:37
作者
黄宗智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共产主义中国”VS.“中国”; 现代化VS.革命; 西方中心主义VS.中国中心主义; 新保守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市场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D771.2 [];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0302 ;
摘要
本文先从问题意识的角度回顾了美国战后三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研究,进而把那些研究置于近三百年来西方关于中国的思考的大框架之中来分析。目的是要证明中西方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是怎样主宰了那些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们所提出和没有提出的问题,怎样塑造了他们对问题的解答,有时候甚至促使他们违反现有的经验证据。本文论证,在一个现代的中国,中西的相互渗透,包括对西方的选择性重新理解和对两者的调和,而不仅仅是两者间的冲突与矛盾,乃是必然的给定实际;在两者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在实际层面上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理论建构的层面上方才可能。正是对后者的坚持导致了不少违反经验证据的研究和论点。更有进者,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见于一系列其他相关的二元建构,诸如现代VS.传统、工业VS.农业、城市VS.乡村、市场VS.人口、市场VS.国家、形式理性法律VS.实体非理性法律、普适VS.特殊等。历史的视野要求我们把这些二元视作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而不是相互排除、非此即彼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83+7 +7-8
页数:3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 中华书局 , (美)黄宗智著, 2000
[12]  
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中清等编, 2000
[13]  
Abor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Routine Birth Control or Crisis Intervention?[J] . Matthew H. Sommer.Late Imperial China . 2010 (2)
[14]  
KNOWLEDGE TO SERVE WHAT ENDS?[J] . Jim Peck.Critical Asian Studies . 2009 (3)
[15]  
Development or Involution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 and China? A Review of Kenneth Pomeranz's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J] . Philip C. C. Huang.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 2002 (2)
[16]  
The Great Divergence: Europe, China,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J] . Andre Gunder Frank.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 2001 (1)
[17]  
明代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2 陈昆. 中国经济史论坛网站 . 2012
[18]  
http://www.rrojasdatabank.info/agfrank/pubsnew.html .
[19]  
Oriental Despotism:A Comparative Study of Total Power .2 Wittfogel,Karl A. Yale University Press . 1957
[20]  
Hegel''s Philosophy of History,Part I,The Orient,Section 1,China .2 Hegel,Georg Wilhelm. Marxist Internet Encyclop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