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方法的漳州古城居民旅游感知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8
作者
程惠珊
曾真
李卓霖
高惠玲
王丹
樊宵雷
李霄鹤
兰思仁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关键词
Q方法; 文化古城; 感知机理; 社会表征理论; 漳州;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19.01.015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漳州古城为例,采用Q方法,通过居民对Q命题的排序对古城旅游的感知进行主观评价,分析了居民的旅游感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古城居民对当地的旅游发展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感知;具体感知维度可以分为:"环境意识增加与经济如故型""社会失序与原真性削弱型""发展不均与经济获益型""文化传承与思想更新型"和"地方认同与成本增加型";整体上积极感知强于消极感知.由地方旅游引起的负面感知不断增强,因此,根据社会表征理论,分别从直接经验、社会互动以及媒体影响3个方面来探究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Q方法的城市公园生态服务使用者感知研究——以上海黄兴公园为例 [J].
王敏 ;
王茜 .
中国园林, 2016, 32 (12) :97-102
[2]   基于镇域视角的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耦合态势比较研究——以重庆武隆县仙女山镇和石柱县黄水镇为例 [J].
秦远好 ;
刘德秀 ;
秦翰 ;
黄晓楠 ;
王志章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10) :79-89
[3]   民族贫困地区居民的旅游扶贫影响感知研究——以重庆石柱县黄水镇为例 [J].
秦远好 ;
马亚菊 ;
刘德秀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08) :74-82
[4]   地域文化景观在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以台湾阿里山森林游乐区为例 [J].
李霄鹤 ;
张逸君 ;
吴心宇 ;
兰思仁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7 (02) :219-224
[5]   闽北地区传统村落人文景观的分析与评价 [J].
庄晨薇 ;
李霄鹤 ;
兰思仁 ;
张逸君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19 (02) :25-29+36
[6]   江南文化古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其形成机理——以同里为例 [J].
吴丽敏 ;
黄震方 ;
谈志娟 ;
侯兵 ;
陈晓艳 .
人文地理, 2015, 30 (04) :143-148
[7]   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卢春天 ;
石金莲 .
旅游学刊, 2012, 27 (11) :32-43
[8]   徽州古城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J].
闻飞 ;
王娟 .
池州学院学报, 2012, 26 (03) :80-82
[9]   广州居民对亚运会影响的社会表征研究 [J].
孙九霞 ;
刘国果 .
旅游论坛, 2012, 5 (03) :75-79
[10]   旅游研究中的三种社会心理学视角之比较 [J].
彭建 ;
王剑 .
旅游科学, 2012, 26 (02)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