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土壤CO2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12
作者
刘芳
刘丛强
王仕禄
吕迎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CO2通量; 季节变化; 不同植被类型; 影响因素;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3.047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在2006~2007年对黔中地区退耕荒草地、灌丛、马尾松林、阔叶林土壤二氧化碳的释放通量进行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各观测点均为CO2的源,释放通量介于C(119.2±62.0)199.7±72.2mg·m-2·h-1,植被条件和土壤类型影响土壤CO2的释放通量。相同植被条件下,黄壤释放的CO2高于石灰土土壤。不同植被条件下,黄壤CO2的释放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最高而冬季最低,年均释放量按林地、灌丛、退耕荒草地的顺序递减;石灰土CO2的释放季节变化规律则差异较大,年均释放量按灌丛、林地、退耕荒草地顺序递减。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土壤CO2释放通量的影响在不同观测点表现不同,总体表现为对黄壤的影响要比石灰土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120 / 11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亚热带岩溶山区植被演替和夏季土壤CO2浓度动态关系 [J].
吴威 ;
况明生 ;
魏秉铎 ;
孙艳丽 ;
张远瞩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289-293
[2]   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Ⅰ:规律 [J].
徐海 ;
朴河春 ;
洪业汤 .
生态学杂志, 2003, (02) :12-15
[3]   亚热带森林岩溶区土壤CO2迁移动态初步研究<spanid="corr-video"class="type"style="display:none">附视频</span> [J].
冉景丞 ;
何师意 ;
曹建华 .
贵州地质, 2001, (04) :247-252
[4]   黔中碳酸盐岩和非碳酸盐岩上覆土壤CO2来源的对比研究 [J].
黎廷宇 ;
王世杰 ;
郑乐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9) :777-782
[5]   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对大气CO2沉降的贡献 [J].
刘再华 .
中国岩溶, 2000, (04) :3-10
[6]   我国南方岩溶区和北方黄土区的大气CO2效应 [J].
万国江 ;
王仕禄 .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305-315
[7]  
黔中岩溶地区草地下土壤CO2含量的变化特征[J]. 郑乐平.上海环境科学. 2000(07)
[8]  
黔中岩溶地区草地下土壤CO2含量的变化特征[J]. 郑乐平.上海环境科学. 2000 (07)
[9]   Effluxed CO2-13C from sterilized and unsterilized treatments of a calcareous soil [J].
Stevenson, B. A. ;
Verburg, P. S. J.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6, 38 (07) :1727-1733
[10]   Controls on soil respiration in semiarid soils [J].
Conant, RT ;
Dalla-Betta, P ;
Klopatek, CC ;
Klopatek, JA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4, 36 (06) :94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