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之关系

被引:67
作者
王太平
机构
[1]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侵权; 相似性; 混淆可能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3 [商标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2013年商标法的重大修改之一是对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修改。然而,规定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商标法第57条第2项中的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均是不清楚的。混淆可能性吸收相似性、混淆可能性内化于相似性以及以相似性为基础、以混淆可能性为限定条件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三种代表性立法例。从法理上看,商标的通信本质决定了混淆性商标使用会影响商标功能的发挥,商标法立法目的决定了混淆可能性是商标侵权判断的基本标准,商标权的基本权能决定了混淆可能性主要适用于商标和商品有一者不相同但近似或者类似的商标使用情形,维持公平竞争和自由竞争平衡的商标保护基本政策决定了混淆的程度是混淆可能性,相似性本身的重要性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决定了相似性可以是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重要内容。从我国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引入混淆可能性的基本动因来看,商标法第57条第2项所确立的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可以解释为以相似性为基础和前提、以混淆可能性为限定条件,而传统上内含于商标近似、类似商品、类似服务、商品与服务类似等概念的混淆可能性应该从这些概念中剥离。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8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几个重大问题解读 [J].
张今 .
中华商标, 2013, (11) :14-18
[2]   美国的商标侵权判断标准辨析 [J].
姜鹏 .
中华商标, 2012, (03) :38-42
[4]   商标混淆类型分析与我国商标侵权制度的完善 [J].
彭学龙 .
法学, 2008, (05) :107-116
[7]   欧盟商标法对混淆的认定标准探析 [J].
魏森 .
电子知识产权, 2006, (08) :53-55
[8]   狭义信息论与商标保护理论 [J].
王太平 .
电子知识产权, 2005, (01) :11-14
[9]   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人 [J].
王则柯 .
读书, 2002, (01) :18-23
[10]   近似商标的认定标准 [J].
王永昌 .
人民司法, 1998, (05)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