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探究学习社区理论与实证研究发展脉络

被引:15
作者
马志强
刘亚琴
孔丽丽
机构
[1] 江南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网络探究学习社区; 理论模型; 研究脉络; 社会临场感; 教学临场感; 认知临场感; 学习临场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网络探究学习社区理论与实践是国际高等网络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受到全球研究者的持续关注。然而由于我国学者对其理论背景及核心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该研究议题在我国并未受到应有重视,因而对国际上该领域的主要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本土化阐释就成为必要。从网络探究学习社区主题的研究脉络可知,探究学习社区的理论框架植根于杜威的实践探究哲学思想和批判学习社区实践,涵盖教学、社会及认知三种临场感,它们彼此之间具有相互作用机制,元认知和学习临场感是该理论框架的重要拓展。依据该理论框架,探究学习社区实证研究主要聚焦在量表开发与检验、不同临场感感知关系研究、感知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探究学习社区理论与实证研究体现出双向融通、相互促进的关系。探究学习社区理论的创建历程启示我们:经典理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研究者通过最大化理论解释力、寻求理论与可观察数据的连接以及汇报理论不确定性等方式来不断修正和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网络学习社区中认知性存在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J].
王靖 ;
董玉琦 ;
孔丽丽 ;
马志强 .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08) :41-46
[2]   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及认知存在关系研究——以基于MOOC的混合课程为例 [J].
白雪梅 ;
马红亮 ;
吴海梅 .
开放教育研究, 2016, 22 (04) :71-78
[4]   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 [J].
郭法奇 .
比较教育研究, 2004, (03) :12-16
[5]  
知识:探究、反省与行动——杜威的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J]. 和震.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05)
[6]  
探究的逻辑[D]. 叶子.复旦大学. 2013
[7]  
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M]. 格致出版社 , 金, 2014
[8]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students' social networking experience on social presence and perceptions of using SNSs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J] . Jieun Lim,Jennifer C. Richardson.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 2016
[9]  
Conceptualizing effective feedback practice through an online community of inquiry[J] . Shih-hsien Yang.Computers & Education . 2015
[10]  
Corrigendum to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metacognition construct for communities of inquiry’[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5) 66–71][J] . D.R. Garrison,Zehra Akyol.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