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1999—2006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被引:9
作者
韩申山 [1 ]
张仁慧 [2 ]
机构
[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城市科学系
[2] 西北大学城市资源与环境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生态压力指数; 咸阳市;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9.04.008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基于生态足迹原理,对咸阳市1999—2006年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人均生态赤字、生态压力不断增加,表明该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生态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万元GDP生态足迹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大于1999年的全国水平,说明咸阳市的资源利用方式仍处于消耗型、粗放型阶段。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咸阳市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广西1990-2002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J].
卢远 ;
华璀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3) :51-55
[2]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3]   1993—2004年陕西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J].
吴介军 ;
蔡琳 ;
张秋花 ;
薛惠锋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104-108
[4]   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评介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02) :61-65
[5]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J].
张志强 ;
徐中民 ;
程国栋 .
生态经济, 2000, (10) :8-10
[6]   陕西省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J].
杨世琦 ;
孙兆敏 ;
冯永忠 ;
杨改河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9) :14-18
[7]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
[8]   1990~1999年安徽省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J].
张红霞 ;
苏勤 ;
章锦河 ;
王群 .
生态学杂志, 2006, (01) :39-44
[9]   西安市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 [J].
赵先贵 ;
王书转 ;
马彩虹 ;
兰叶霞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06) :35-39
[10]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J].
刘宇辉 ;
彭希哲 .
生态学报, 2004, (10) :2257-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