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天然气保存条件研究
被引:7
作者
:
成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艳
陆正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陆正元
赵路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路子
李其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其荣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不详
机构
: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成都
[3]
成都
[4]
成都
[5]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6]
四川泸州
[7]
四川泸州
来源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5年
/ 03期
关键词
:
油气保存;
地层流体;
地层压力;
边缘地区;
四川盆地;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具有深层震旦系、二叠系产淡水,浅层下三叠统产天然气的特殊性。在充分利用地层流体性质、地层压力等资料综合分析边缘地区各构造保存条件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保存条件主要影响因素为盖层、断层、储集层岩性、露头地表水渗入。震旦系和下二叠统为厚层块状灰岩,在构造作用下容易产生裂隙带,为露头区地表水渗入提供通道。嘉陵江组透镜状储集层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嘉陵江组受地表水的影响较小。建议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勘探以三叠系嘉陵江组气藏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四川二叠系碳酸盐岩裂缝系统成因模式探讨
樊生利,童崇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
樊生利,童崇光
[J].
石油实验地质,
1995,
(04)
: 343
-
350
[2]
川南地区断层带油气保存条件定量预测
陆正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陆正元
徐国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国强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S1)
: 155
-
160
[3]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气藏储层模式的再认识
陆正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陆正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立官
王洪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洪辉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 13
-
16+31
[4]
川南二叠系阳新统大断裂封闭性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洪辉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5)
: 403
-
406+426
[5]
四川盆地震旦系含气层中有利勘探区块的选择
罗志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罗志立
刘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刘顺
徐世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徐世琦
熊荣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熊荣国
[J].
石油学报,
1998,
(04)
: 12
-
18+4
[6]
松辽盆地流体历史与油气藏形成分析[M]. 贵州科技出版社 , 楼章华等著, 1998
[7]
关于盖层与油气聚集关系的探讨
石宝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培训部
石宝德
[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89,
(01)
: 28
-
33
[8]
四川盆地油气藏主要特征
向鼎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心成都
向鼎璞
[J].
石油实验地质,
1992,
(04)
: 359
-
371
[9]
川南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中的裂缝类型与天然气运聚
胡志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
胡志水
陈琴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
陈琴芳
童崇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
童崇光
彭大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
彭大钧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
不详
[J].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
(03)
: 281
-
285
←
1
→
共 9 条
[1]
四川二叠系碳酸盐岩裂缝系统成因模式探讨
樊生利,童崇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
樊生利,童崇光
[J].
石油实验地质,
1995,
(04)
: 343
-
350
[2]
川南地区断层带油气保存条件定量预测
陆正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陆正元
徐国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国强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S1)
: 155
-
160
[3]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气藏储层模式的再认识
陆正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陆正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立官
王洪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洪辉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 13
-
16+31
[4]
川南二叠系阳新统大断裂封闭性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洪辉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5)
: 403
-
406+426
[5]
四川盆地震旦系含气层中有利勘探区块的选择
罗志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罗志立
刘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刘顺
徐世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徐世琦
熊荣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熊荣国
[J].
石油学报,
1998,
(04)
: 12
-
18+4
[6]
松辽盆地流体历史与油气藏形成分析[M]. 贵州科技出版社 , 楼章华等著, 1998
[7]
关于盖层与油气聚集关系的探讨
石宝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培训部
石宝德
[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89,
(01)
: 28
-
33
[8]
四川盆地油气藏主要特征
向鼎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心成都
向鼎璞
[J].
石油实验地质,
1992,
(04)
: 359
-
371
[9]
川南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中的裂缝类型与天然气运聚
胡志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
胡志水
陈琴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
陈琴芳
童崇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
童崇光
彭大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
彭大钧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
不详
[J].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
(03)
: 281
-
28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