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龙门山飞来峰群

被引:16
作者
韩建辉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龙门山; 飞来峰; 四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龙门山飞来峰群带状分布在映秀-北川断裂以东的狭长区域,在分布、构造线方向、内部变形以及组成等方面具有清晰规律性。在研究了飞来峰群的特征,并在实地调查和地震解释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演化模式,认为飞来峰群主要是推覆作用的产物,并辅以滑覆作用;映秀-北川断裂在飞来峰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赵锡奎 ;
徐国盛 ;
王国芝 ;
张成江 .
地质学报, 2003, (02) :177-186
[2]   龙门山彭州—什邡地区的巨型冰川漂砾 [J].
周自隆 .
四川地质学报, 2001, (02) :122-125+128
[3]   四川彭州葛仙山巨型冰川漂砾的发现及意义 [J].
韩同林 ;
劳雄 ;
陈尚平 ;
郭克毅 ;
周自隆 ;
彭德林 .
中国区域地质, 1999, (01) :60-68
[4]   龙门山南段大型飞来峰 [J].
吴山 .
矿物岩石, 1998, (S1) :67-72
[5]   彭县地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 [J].
石绍清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4, (03) :8-13
[6]   龙门山唐王寨滑覆构造分析 [J].
吴山 ;
林茂炳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1, (01) :56-64
[7]  
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刘树根著, 1993
[8]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 地质出版社 , 许志琴等著, 1992
[9]  
逆冲推覆构造[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朱志澄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