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次扩张与环境演变

被引:28
作者
侯光良 [1 ]
许长军 [2 ]
樊启顺 [3 ]
机构
[1]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2] 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3]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关键词
史前人类; 青藏高原; 环境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81 [古人类学];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0709 ; 070903 ;
摘要
晚更新世以来,史前人类有3次向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张的历程,均与环境演变有密切的关系,第一次进军高原发生在40-30ka BP暖湿的气候背景下,其后由于LGM严酷的自然环境,人们在高原的活动极大萎缩,出现文化断层;末次冰消期迅速好转的自然环境驱动了向高原的第二次进军,其后持续暖湿的自然环境,保证了人们能在高原生存与扩散;6~4ka BP东部毗邻地区的马家窑居民,在全新世暖期的气候背景下再次进入东北缘,促使原先生活在高原的居民告别了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社会性质发生巨大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40~30kaBP中国特殊暖湿气候与环境的发现与研究过程的回顾 [J].
施雅风 ;
赵井东 .
冰川冻土, 2009, 31 (01) :1-10
[2]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晚更新世人类遗存与生存模式 [J].
高星 ;
周振宇 ;
关莹 .
第四纪研究, 2008, (06) :969-977
[3]   柴达木盆地东部36~18kaB.P.期间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环境 [J].
万和文 ;
唐领余 ;
张虎才 ;
李春海 ;
庞有智 .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112-121
[4]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分期分区及相关问题 [J].
杜水生 .
考古学报, 2007, (02) :127-152
[5]   甘青文化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变化和可能的环境动力 [J].
安成邦 ;
王琳 ;
吉笃学 ;
陈发虎 ;
王鹏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923-927
[6]   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 [J].
吉笃学 ;
陈发虎 ;
RLBettinger ;
RGElston ;
耿志强 ;
LBarton ;
王辉 ;
安成邦 ;
张东菊 .
人类学学报, 2005, (04) :270-282
[7]   晚更新世以来西藏古人类迁移与气候变化关系 [J].
王建林 ;
熊伟 .
地理学报, 2004, (02) :174-182
[8]   晚更新世以来青海北部的人类活动与湖泊演变 [J].
周笃珺 ;
马海州 ;
P.J.Brantingham ;
谭红兵 .
盐湖研究, 2003, (02) :8-13
[9]   末次冰期以来柴达木盆地沙漠形成与演化 [J].
曾永年 ;
冯兆东 ;
曹广超 .
地理学报, 2003, (03) :452-457
[10]   青藏高原北部祁漫塔格地区发现古人类活动遗迹 [J].
拜永山 ;
王进寿 ;
常革红 ;
索生飞 ;
谈生祥 .
地质通报, 2003, (05) :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