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粮田麦作生育期间地下水位动态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唐明珍
邵孝候
封超年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 河海大学
[3] 江苏农学院
关键词
高产土壤;地下水位;控制;
D O I
10.16872/j.cnki.1671-4652.1996.03.015
中图分类号
S507 [];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两年研究结果表明,吨粮田麦作生育期间地下水位拔节孕穗前较高,其中拔节孕穗期最高,是渍害形成机率最大的阶段;孕穗开花以后,地下水位呈显著下降趋势。拔节孕穗前降雨对抬高地下水位有显著影响,孕穗开花以后影响较小,而灌浆成熟期降雨几乎不会引起地下水位的明显上升。淮南平原及沿江圩区单产5250kg/hm2以上高产田块,拔节孕穗期适宜地下水位为90~130cm,其中以130cm最佳;丘陵地区4500kg/hm2以上田块,最适地下水位为90cm。吨粮田麦作生育期间地下水位的调控应遵循“内外结合、明暗结合、逐级配套”的排水体系原则,其中地下暗管排水是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农田防渍设计标准的研究 [J].
蒋凤鸣,刘才良,俞双恩,邵孝侯,章瑞华 .
河海大学学报, 1994, (01) :33-39
[2]   冬小麦对地下水利用的研究 [J].
杨传福 ;
刘安能 ;
郭群善 .
灌溉排水, 1991, (02) :15-20
[3]   淮北地区小麦耐渍防旱的适宜地下水位 [J].
孙国义 ;
杨中泽 ;
申金道 .
灌溉排水, 1991, (02) :57-60
[4]   地下水埋深与水稻产量 [J].
赵正宜 ;
王东阁 .
灌溉排水, 1986, (04)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