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氨氮难降解渗滤液电解氧化处理的特性

被引:16
作者
薛俊峰
何品晶
邵立明
李国建
机构
[1]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渗滤液; 循环回灌出水; 可生化性; 电解氧化; 分子量分布; 分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实验得到的优化电解氧化工况下,对不同初始氨氮质量浓度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并分析了电解过程中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的可生化性变化.另外,还从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和腐殖酸、富里酸和亲水性部分的变化两方面,来讨论电解氧化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表明: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越低,氨氮的去除速率越慢,电解中氨氮先于化学需氧量被完全去除;电解后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向小分子量方向转变,使得电解出水中分子量在10×103u以上的有机物占总量比例由18.4%降到6.7%,分子量在1×103u以下的有机物占总量比例由30.5%增至56.3%;电解后腐殖酸部分基本上都被降解,而电解对富里酸和亲水性部分的去除率相对较低;电解90 min时,出水腐殖酸、富里酸和亲水性部分的比紫外吸收值较电解前减少了75%左右,难降解物质含量大幅度下降,使得出水ρBOD5/ρCOD由0.06上升到0.27.
引用
收藏
页码:1630 / 16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对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
    张晓星
    何品晶
    邵立明
    李国建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2) : 304 - 308
  • [2] 电解氧化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杨云军
    李庭刚
    堵国成
    沈志松
    陈坚
    张国平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06) : 53 - 56
  • [3] 电化学氧化与厌氧技术联用处理垃圾渗沥水
    王鹏
    刘伟藻
    方汉平
    [J]. 环境科学, 2001, (05) : 70 - 73
  • [4] Monitoring DBP for-mation with differential UV spectroscopy. LI Chi-wang,Korshin G V,Benjamin M M. American WaterWorks Association Journal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