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现代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及机理探讨:以贵州4个洞穴为例

被引:15
作者
罗维均
王世杰
刘秀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洞穴现代沉积物; δ13C; 生物量效应; 贵州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7.04.002
中图分类号
P593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在贵州选择一组植被退化系列的4个洞穴系统(荔波凉风洞、都匀七星洞、镇宁犀牛洞和安顺将军洞)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其地表植被生物量、植被和洞穴现代沉积物的δ13C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洞穴现代沉积物的δ13C值与生物量有着很强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洞穴沉积物的δ13C值在空间上可能存在生物量效应,与洞穴石笋所揭示的时间序列上的生物量效应相对应。根据已有的数据和认识,推断这种生物量效应主要由地表植被δ13C值及土壤CO2δ13C值的微生物作用共同控制:在地表植被生物量较大变化情况下,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主要受植被δ13C值变化主导;而在地表植被生物量较小变化的情况下,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主要受微生物作用主导,而植被δ13C值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
引用
收藏
页码:344 / 3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植物营养元素的含量和δ13C值随海拔而变化的特征及营养元素相互作用对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 [J].
朴河春 ;
朱建明 ;
朱书法 ;
余登利 ;
冉景丞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S1) :412-418
[2]   贵州荔波1.5万年以来石笋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记录 [J].
张美良 ;
程海 ;
林玉石 ;
覃嘉铭 ;
张会领 ;
涂琳玲 ;
王华 ;
冯玉梅 .
地球化学, 2004, (01) :65-74
[3]   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 [J].
陈拓 ;
杨梅学 ;
冯虎元 ;
徐世健 ;
强维亚 ;
何元庆 ;
安黎哲 .
冰川冻土, 2003, (01) :83-87
[4]   人为干扰与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及评价研究 [J].
喻理飞 ;
朱守谦 ;
叶镜中 ;
魏鲁明 ;
陈正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5) :529-532
[5]   海拔高度的变化对青藏高原表土δ13Corg的影响 [J].
吕厚远 ;
顾兆炎 ;
吴乃琴 ;
旺罗 ;
郭正堂 ;
吴海斌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399-406
[6]   季风条件下全新世洞穴碳酸钙稳定同位素气候信息初步研究 [J].
谭明 ;
刘东生 ;
钟华 ;
秦小光 ;
赵树森 ;
李红春 ;
李铁英 ;
吕金波 ;
鲁向阳 .
科学通报, 1997, (12) :1302-1306
[7]   茂兰喀斯特森林生物量构成初步研究 [J].
朱守谦,魏鲁明,陈正仁,张从贵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5, (04) :358-367
[8]  
Significance and dynamics of drip water responding to rainfall in four caves of Guizhou, China[J] . Yunchao Zhou,Shijie Wang,Xingneng Xie,Weijun Luo,Tingyu Li.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5 (2)
[9]  
Comparative study on CO 2 sources in soil developed on carbonate rock and non-carbonate rock in Central Guizhou[J] . Tingyu Li,Shijie Wang,Leping Zheng.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2 (8)
[10]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rainwater, drip water and present speleothems in a cave in Guilin area,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meanings[J] . Bin Li,Daoxian Yuan,Jiaming Qin,Yushi Lin,Meiliang Zhang.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