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传播地位的历史变迁与传育的时代命题

被引:8
作者
夏德元
机构
[1] 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
关键词
传播人; 电子媒介人; 传播主体觉醒; 传播伦理自觉; 传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人是天生的传播动物,也是最善于利用媒介的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传播人。只不过,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和阶级的分化,传播的权力与责任以及传播的权利与义务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人垄断了传播权,另一部分人则被剥夺了传播权,日渐沦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传播主体的全面回归创造了条件;而到了数字时代,每个人都有条件成为集传、受于一体的电子媒介人。电子媒介人的全面崛起,打破了过去那种大众传播媒介一统天下的传播格局,也使普通大众作为传播主体的意识开始觉醒。数字时代的电子媒介人不仅成为新的认识主体,也成为新的实践主体;不仅成为新的生产劳动实践主体,也成为新的社会交往实践主体和新的伦理实践主体。作为新的传播主体,以电子媒介人身份生存的社会公民的主体觉醒及其主体地位的回归,使传播素养的自觉提升成为每个人的人生课题;而要使数字环境下新的传播道德构建成为每一个传播主体的伦理自觉,就必须重视传育这一事关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时代命题。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3+129 +1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媒介能使我们感到更幸福吗——媒介与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J].
韦路 .
当代传播, 2010, (04) :16-18
[2]   数字时代电子媒介人的崛起与出版新视界 [J].
夏德元 .
学术月刊, 2009, 41 (09) :21-27
[3]   自媒体视阈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J].
焦树民 .
河南社会科学, 2009, 17 (04) :124-126
[6]   网络一代的兴起及其影响(中) [J].
胡泳 .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6, (48) :56-56
[7]   网络一代的兴起及其影响(上) [J].
胡泳 .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6, (46) :56-56
[8]   论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与提升 [J].
王学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5) :27-31
[9]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J].
郭湛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 (03) :32-38
[10]   网络时代的主体状况 [J].
万林艳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0, (02)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