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急性脑缺血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11
作者
汪家龙
刘才栋
顾红玉
原金隆
机构
[1] 安徽省黄山卫生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2] 上海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
[3] 上海市中医中风医疗协作中心!
关键词
缺血模型; 海马; 插线法; 边缘系统; 实验性; 脑血管疾病; 脑缺血;
D O I
10.16695/j.cnki.1006-2947.1999.03.005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建立鼠实验性急性脑缺血模型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 ,其中四动脉阻断法、插线法和光化学法是常用的方法 ,予以重点说明 ,并初步介绍了该模型的相关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4+248 +2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大鼠脑缺血过程中神经细胞死亡的研究 [J].
赵士福 ;
蔡文琴 ;
邓晓林 ;
姚忠祥 ;
李红丽 .
解剖学报, 1997, (04) :7-10
[2]   大鼠脑内羟自由基含量的动态检测法 [J].
李学君 ;
潘柏申 ;
张玲妹 ;
顾靖 ;
顾拥军 ;
孙凤艳 .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97, (04) :299-301
[3]   白细胞介素1与缺血性脑损伤 [J].
黄诚 ;
陈汉平 ;
程介士 .
生理科学进展, 1997, (02) :81-83
[4]   一氧化氮、内皮素-1在兔脑局灶性脑缺血中相互关系 [J].
卞留贯 ;
孙青芳 ;
田恒力 ;
张天锡 .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97, (01) :45-47
[5]   葡萄糖、胰岛素对高血压大鼠脑梗塞超微结构的影响 [J].
周成业 ;
黄如训 ;
曾进胜 ;
苏镇培 ;
陈燕奎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06) :3+5+4+60-3+5+4+60
[6]   光化学诱导大鼠脑皮质梗塞模型的研究 [J].
李红戈 ;
张茂悦 ;
童萼塘 ;
刘红进 ;
乔娴 .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6, (03) :16-18+24
[7]   脑缺血时大鼠海马及其生长抑素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 [J].
熊密,朱长庚,蔡秋云,魏英 .
解剖学报, 1994, (03) :248-251
[8]   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和脑皮质灌流量的影响 [J].
罗勇,周保和,黄仲荪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994, (01) :6-11
[9]  
Delayed neuronal death inthe CA1 pyramidal cell layer of the gerbil hippocampus followingtransient ischemia is apoptosis .2 Mitatori T,Sato N,Waguri S,etal. JNeurosci . 1995
[10]  
Transgenic rats asmodels for studying the role of ornithine decarboxylase expres-sion in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2 L ukkarinen J,Grohn OHJ,Sinenirta R. Stroke . 1997